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每個人必須改變思維模式,改變得夠快,以趕上這變得非常快的時代。
陶韻智(Next Entertainment 副總裁、香港上市富智康公司獨立董事)
古時候,父母親教小孩寒窗苦讀,科舉考上狀元就可確保官職,穩穩做一輩子。不論是商業或耕種的技術,在百年之間的變化也很微小,有生之年都學習適應得來,一招半式就可終身混江湖。
但到了今天這時代,大家都在抱怨,學校教的東西跟就業需求與社會現實差距太大,而資深工作者常有追不上新科技與世界變化的無力感,更擔心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拿走自己手上的工作。
這並非歷史的常態,這是第一次,人的學習適應速度跟不上世界變化創新的速度。這場翻天覆地的全新改變已然展開,每天要學的東西太多,學習的方法也得是新的,人們是該有龐大的知識焦慮的。
書裡提到,牛頓在一六六六年建立了發展出現代社會的「觀念地層」,在那之前的舊觀念地層,人們已使用近千年。大家花了好一陣子熟悉新的觀念地層,然後再用了三、四百年。近數十年,一個又一個新的觀念地層被建構出來,但我們當局者迷,不一定看得懂。
羅胖從歷史宏觀的角度旁徵博引,把觀念地層改變過程裡的細節講得清楚、精采,有助於面對知識焦慮的我們鑑往知來,釐清眼前與即將面對的變化。
筆者也正在參與這個網路世代的大變化,天天都可以看到這世界新出的顛覆想法,推倒後重建的新思維與秩序。我深感建立思考習慣對於適應環境的重要性,因此也成立共思群議社,帶著年輕人一起思考。
就如同本書所說,每個人必須改變思維模式,改變得夠快,以趕上這變得非常快的時代。仔細閱讀此書,你必定能獲得翻天覆地的思維模式升級,成為這時代的跨越者!
Photo:freepik,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