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所謂的聰明人,無非是運用了一些經濟學家搞出來的方法,對這種複雜度能夠多看兩層。
編按:「死嗑自己,愉悅大家」的羅振宇先生,人稱羅胖,是中國高人氣知識性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主持人,迄今已製作五季節目累積超過十億人氣,也是高效知識服務app「得到」創辦人。對於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挑戰有著許多獨到的應對思維,將新媒體結合歷史、財經、科技等多元知識重新包裝,掀起一波新的思想革命熱潮。
第三個層面,就是人心的複雜度。很多人都說經濟學就是講錢的,其實不是。人哪是用錢能夠定義得了的?
舉個例子,美國有家幼稚園一直為一件事特別頭疼,就是家長接孩子的時候經常遲到。家長們應該每天下午四點就把孩子接走,可是有的家長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耽誤了。怎麼辦?幼稚園總不能把孩子扔到大街上吧!所以不得不雇一些老師留守值班,這給幼稚園造成了財政上的負擔。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解決這問題顯然不太可能,有人就給幼稚園園長出主意說:「罰款吧!用經濟槓桿來促使他們早一點把孩子接走。」幼稚園園長說:「行,用經濟槓桿來撬動一下,但也不能收費太高。這樣吧,遲到一次罰三美元,好不好?」結果呢?遲到現象更嚴重了,本來一週只有零零星星的三、四起,現在翻了好幾倍,變成了二十起。
幼稚園園長覺得非常奇怪。其實我們仔細一想,一點兒也不奇怪。比如說,你是一個家長,本來接孩子遲到了,給幼稚園的老師添了麻煩,害人家增加了財政支出,你會非常不好意思、愧疚、緊趕慢趕的去接孩子。可是,現在明文規定要罰款,那我交錢就是了,遲到一次交三美元,我願意接受這個懲罰。這時家長心中的愧疚感反而沒有了,就會放心大膽的遲到了。
後來,幼稚園取消了罰款的規定,可是遲到現象並沒有好轉。為什麼?因為你罰過款,已經把大家的觀念給扭轉了,大家開始覺得,這件事本身是個買賣,至於是收錢還是免費,那是你們幼稚園自己的選擇,我們管不著,總而言之遲到沒事。
這家幼稚園真是被偽經濟學、假經濟學給害慘了。經濟學講的是:要總體的體察人對收益和成本的比較,也就是什麼收益都是收益,包括心理上的收益。我自己是個好人,我不麻煩他人,這也是收益,收益不僅僅指錢。
總而言之,無論是社會結構、社會協作,還是我們的人心,都是複雜的。我們根據幾百萬年進化而來的直覺系統,對這麼複雜的現代社會去做判斷的時候,當然就是笨人。所謂的聰明人,無非是運用了一些經濟學家搞出來的方法,對這種複雜度能夠多看兩層。
【書籍資訊】
摘自《我懂你的知識焦慮》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楊廣俞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