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雪球:巴菲特傳(榮退紀念版)
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李開復表示得了癌症後體認到應該多花時間陪母親、老婆與女兒。
知名科技界人士、創新工場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罹癌後從鬼門關前走一遭,昨天發表新書《我修的死亡學分》和紀錄片「向死而生」,反省過去疏忽家庭,將家人的愛視為理所當然,罹病後盡力找回工作與生活平衡,他說「還在努力找平衡,有時太太還是覺得他太忙!」
「過去第一段人生,總要做有意義的事,要世界因我而不同」,但大病初癒後,他的第二段人生更希望幫助年輕人成就夢想。他提到已過世父親,以及罹患失智症卻仍對他念念不忘的母親,他後悔沒有好好陪伴她,一度哽咽。
摘自《聯合報》李開復哽咽:沒多陪失智媽
我們這個世代就是成長在時代轉折的矛盾裡。唯歷史的真實得以逐漸歸位,屬於私有的情感記憶,始能從「你的記憶不是我的記憶」的歧異性,走向「你的記憶加上我的記憶」共築的時代性。《用青春換一場相逢》踩進「話當年」的老派,為「青春換得的相逢」留下位置。
黃春明:現代生活太物化,只滿足「低級感官」。閱讀,能讓身體產生很大的能量。
蔡進發校長新書發表會上談辦校心法,他說,年輕人需要的一所不一樣的學校。
前中研院院士錢煦在新出版的回憶錄中,滿溢對父親錢思亮的崇拜之情。
《方賢齊傳》新書發表,各界重量級貴賓及科技界大老齊聚,向改變台灣的時代隱者致敬!
路透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長期觀察兩岸動態,從各角度解讀現代中國與兩岸關係。
森川亮:「不能自己太順勢,要有隨時歸零的準備,才能保持競爭力。」
沈珮君文中提及《巨流河》、《天空的情書》,張大飛與作者齊邦媛的少年故事,高志航、陳懷民於戰爭中犧牲後,家人對他們永難抹滅的記憶。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