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沈珮君文中提及《巨流河》、《天空的情書》,張大飛與作者齊邦媛的少年故事,高志航、陳懷民於戰爭中犧牲後,家人對他們永難抹滅的記憶。
文/沈珮君
「以我這必死之身,怎能對她說『我愛妳』呢?」這是張大飛遺書裡的話,讀過齊邦媛〈巨流河〉的人,都不會忘了他。抗戰紀錄片「冲天」有張大飛的照片,及許多和他一樣的年輕男孩,他們在天空殉國時,都才二十出頭。
自稱「必死之身」,是因他們進航校時就銘記「誓死報國不生還」,這是空軍精神。明知會死,還要進去,也因為這麼多人敢死,我們才未亡國滅種。張大飛是飛虎隊第一批中國飛行員,在勝利前三個月殉國。如果不是齊邦媛把他寫在巨流河裡,張大飛就如陣亡的三百四十多萬抗日將士,只是數字之一。齊邦媛讓我們聽到他心跳的鼓聲。
「冲天」讓我們聽到其他飛行員的心跳。愛情最容易讓人懂,從愛情來看抗戰,那些年那些人就不再只是歷史課本的一章,不是大理石上冰冷、陌生的名字。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活的,會哭,會怕,他們的戀人也才剛過了她們的少女時代;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的是,我們因為他們不要命的捍衛,我們的家族活了下來,他們卻在空中回不來了,他們的父母妻兒生命從此被轟出一個大窟窿,影響至少上下三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