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路透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長期觀察兩岸動態,從各角度解讀現代中國與兩岸關係。
長期觀察兩岸動態的路透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認為,大陸與台灣政壇令人擔憂之處,在於兩岸日益極端化與民粹化;台灣在親中與親獨問題上應保持一定輿論空間,若社會氛圍只能提「獨」、不容「統」的聲音存在,對台灣是件危險的事。
林洸耀近期出版新書「把脈中國:對習近平的第一手觀察」,爬梳其卅餘年記者生涯點滴,從各角度解讀現代中國與兩岸關係。相較於眾多外媒記者觀察中國大陸的著作,林洸耀因菲律賓籍華人的身分,及在台灣求學、兩岸工作卅三年的經歷,在書中呈現不同視角。
「我既不是熊貓擁抱者,也不是屠龍者。」在兩岸生活多年,林洸耀明白台灣人對大陸政治體制的反感,但相較於有些人秉持兩個新「凡是」:「凡是美國的都是好的,凡是中國大陸的都是不好的。」他更希望台灣能從不同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