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林洸耀資深新聞人的經歷以及對兩岸的長年觀察,不希望看到兩岸因為誤解愈來愈深,以至兵戎相見。
(編:馬習會)兩人的會面無疑已在歷史留名。雙方在內戰後的第一次半官方接觸,是在一九九三年於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此次會面開啟了海基會和海協會的半官方接觸;二○○五年,連戰和胡錦濤做為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進行會面;直到二○一四年才實現「陸委會」和「國台辦」的官方接觸。此次「馬習會」則是兩岸實際最高領導人的會面。
會談中可以看出雙方互有讓步、彈性和包容。此次會談實際上也是向下一屆的台灣總統(無論是藍是綠)發出一個明確信號,即兩岸一切談判、會面和往下走的基礎,都是承認「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是一九九二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的一個口頭共識。馬英九在此次會後將其稱作「模糊化的傑作」(masterpiece of ambiguity),也是深得其要領。因為在北京看來,九二共識代表雙方都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在台北看來,該共識則意味著「一中各表」,即雙方接受各自對同一個中國的不同表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另一方面,共產黨也深知安排此次會面,對於扭轉國民黨在總統大選的頹勢已經於事無補,只是為其增添幾分變數。中國大陸希望能以此次會面為褒獎,引誘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也希望能為渙散的國民黨鼓鼓勁,不要在輸了地方選舉之後,再丟掉總統大位和立法院。如果國民黨就此崩盤,習近平的和平「促統」大業只會難上加難;若民進黨全面執政後進行修憲,中國大陸將不得不走上武力統一的道路。
摘自《關鍵評論網》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馬英九不是「親中」,而是「親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