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在年輕的時代,雖已出家為僧,但我很喜愛閱讀報紙新聞,所以我對許多名記者都非常尊重。
在很多記者當中,我的朋友如:在共產黨裡坐過二十四年牢獄的陸鏗,日本《朝日新聞》的吉田實,在台灣赫赫有名的王剔吾、余紀忠、柏楊等,我和他們都有過往來。像一些年輕的記者,如過去的卜大中、陸震廷,到現在的江迅、紀碩鳴等,我都和他們成為好朋友。
但是在這麼多的記者當中,成為像家人朋友一樣的特殊人物,那就是曾經擔任路透社駐台北和北京分社社長的林洸耀先生了。
林先生跟一般的記者不一樣的,他的報導一定詳實,下筆一定字斟句酌,所以他訪問過的世界名人,如很多國家的總統、總理,以及獨家報導或首見披露的新聞,多不勝舉;像1997年鄧小平病危;2006年北韓第一次試核;2007年習近平將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12年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下台等等,讓世界都預先知道了局勢;可以說,路透社有這樣一位記者,也難怪他得過很多的獎章和獎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