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這凡事強調自己、自己、自己的時代,最重要的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哪怕只有1%。
悲慘的事件不斷上演,出人意外的是有許多加害者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雖然這種「只想到自己」的心態,不見得會引發什麼重大事件,但卻會讓日常生活中充滿令人討厭的事。在這凡事強調自己、自己、自己的時代,最重要的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哪怕只有1%。「每次做1%」,情況一定會好轉;為別人付出1%,就能改變社會。我相信1%裡蘊藏改變世界的力量。
我常造訪的伊拉克、烏克蘭、巴勒斯坦等地,情勢日益嚴峻,近年飽受日中韓的批判與憎惡。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堅定支持自己國家的立場,也必須試著用1%理解對方國家的處境。這1%的理解就能避免戰爭。
我始終抱持著「為別人付出1%」的心態而活,
我相信這1%會反轉成為自己的助力,
日後這份力量又能回饋給需要幫助的人。
每次付出1%,讓它四處循環,
到最後再也不清楚它是不是只有1%。
如果為別人付出的一點心意,
能不知不覺在不斷循環的過程中,
形成100%以上的力量,就再好不過了。
即使擁有如此無窮的潛力,我還是想把它稱為1%。
如果僅是1%,就不需要把自己逼得太緊,
受鼓舞的那一方也不會承受太大的壓力。
人類是無法獨自生存的脆弱動物,
所以我們才會去愛人,
如果有了所愛的人,
我們就會為了自己和所愛的人,
使出100%的力量而活。
雖然我說別太努力,
卻一路卯足全力拚搏至今。
因為生存就是一場戰鬥!是全力投球!
但是,但是,為了守護所愛的人,
為了保住自己重要的工作,
用盡100%的力量之餘,
我也意識到「再多1%」的可貴。
工作時,最重要的是不滿足於100%,
自己的內心裝不下滿腔熱忱,而想要超越100%。
這時候便會發現新天地,
愛一個人時,最重要的是讓這份心念「滿出來」。
因為人是自私的動物,生存在資本主義競爭社會,只要為自己而活就好,因此為人付出更顯得困難。後來我明白,如果能多一點為別人付出1%的心意,便會分泌關懷荷爾蒙(譯注:此指oxytocin,催產素),過得幸福健康又長壽,這麼做還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以及減輕動脈硬化。因為我們是有心的動物,為別人付出有益身體健康。
我發現,用1%的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職場的氣氛、家庭的氣氛、地域的氣氛,都會煥然一新。
「1%主義」擁有持久力,
持之以恆也是一種力量。
我參與車諾比核災救援活動已長達二十四年,
援助伊拉克血癌病童也十個年頭了,
和輪椅朋友一年兩趟的旅行,也維持了十年。
當初前往車諾比災區以及伊拉克戰場時,
每個人都罵我笨。
一旦奉行「1%主義」,
人就會變傻,但也變得更自由。
不必傾注所有人生,
只要懷著「1%」的心念,便能輕易飛翔。
「實在不放心把事情交給什麼都不會的鎌田啊!」
愈來愈多朋友這麼為我擔心著,
數也數不清的1%鼓舞,紛至沓來。
我也絲毫不敢輕忽,
盡心報以1%的勉強、努力、忍耐、魄力、拚勁,
以及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心意。
將1%集結起來,就能發揮無窮的潛力。
這也讓我看到了告訴自己「別努力」,
卻一路奮鬥至今的我,
還有告訴自己1%、1%,
卻以101%為目標的我。
「1%」,或許是起步衝刺的訣竅,
心想著「忍耐1%」,討厭的事情也能撐得下去;
心想著「勉強1%」,種種不合理也能克服得了;
「先做1%」,心靈和身體也較能向前踏出一步;
我做了四十年的塑造健康運動,
常對當地居民說的一句話就是:
「要不要試試花1%的力氣改變生活習慣?」
改變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並不容易。
但只要改變1%,應該就能做得到!
僅僅1%,便能讓一個地域改頭換面,
並讓當地的居民成為日本最長壽的人。
我也發現,人生同樣能因為1%而有所轉變。
1%是非常奇妙的數字。
與100%相比時,它是微乎其微的1%;
與0%相比時,它卻是極其驚人的1%,
具有無窮無盡的潛力。
若是能改變1%的觀點,即可改變人生。
只要大家都能改變1%的生活態度,
我們的社會就能因此轉變,
甚至可以改變世界。
這就是「1%的機制」。
1%裡蘊藏著神奇的力量。
摘自《1%的力量》
數位編輯整理:李依蒔,陳子揚
Photo:Martin Brigde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