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人類擁有許多獨特怪異的才華,造就了各種看似光怪陸離,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其祕密就在於……腦和心的連結。
推薦文/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看書名絕對不知道這本書在談什麼,還以為是一本詩集,但看次標題;偶爾也和認知神經科學家來場生活探險,
再看作者是認知神經科學家曾志朗教授,這下子就明白了,這是一本科普小品。整本書讀來輕鬆有趣,可以在無形中學習到很多認知神經科學的知識,有助於我們理解習以為常的行為。
全書總共有五章,每一章的寫法幾乎都是經由一個生活事件導引出研究新知,因此很容易與生活連結,但是這本書最大的缺點就是讓人意猶未盡,每當讀者對研究新知開始理解時,文章就戈然而止。
可能是因為作者的學者作風,不想給我們標準答案,只想留給我們更多想法與探索。例如書中提到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由考古與實驗證明來看,人性中仍然存在著掠食者的殘酷情結,要不然怎會有嗜血的八卦媒體、
怎會有校園與職場霸凌等等,因此人之初,性本惡是可能的答案。但是作者又提及有個發表在自然雜誌(NATURE)以嬰兒為對象的頂尖研究,研究設計是讓嬰兒看著貼有眼睛圖案的木塊(代表人的臉孔)在軌道爬升,在過程中會遇到阻止爬升的黃色木塊與幫助爬升的紅色木塊,然後嬰兒會喜歡扮演助人者的紅色木塊,這表示人性還是喜歡善的角色,兩篇文章看下來,沒有真正的答案,但引發我們的興趣開始進行各種思考。
我摘錄一些有趣的主題如下:
1.戴上眼睛可以增加聽力。
2.學習之後,如果閉目十分鐘,可以鞏固神經,使學習到的知識進到長期記憶。
3.男性比女性受色情與痛苦的訊息所干擾
4.主人與愛狗之間的眉目傳情,刺激倆者的催產素增加,因此互相的關愛連結 更強。
5.婚姻生活與基因有關係,例如男性有對偶基因334瀕臨離婚的情形特別顯著。但是,當然環境也還是扮演影響的因素之一。
6.自以為對某項知識豐富的人,越容易在傳述那項知識時,出現言過其實的傾 向。
7.速讀其實是跳讀,會失去閱讀的樂趣。
還有很多內容,真的很豐富,值得一看!僅摘錄一些!
最後要說一個書中提出的重要實驗結果,這結果指出沒有學習新技巧的老鼠,腦神經細胞有生有死,遵循生物的自然規律,但是學習新技巧的老鼠,死亡的細胞數目減少了,永遠學習不斷創新決定了腦神經細胞的生命。所以多閱讀、多創造,讓我們更年輕、更有活力,老話一句,李明憲推薦必是好書,快去買來讀罷!
數位編輯整理:廖佩汝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