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人的一生,成長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裡就會有太多事情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風災、水災、土石流、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一旦遇上了,只能自認倒楣,說是天意難違。但災難不只是來自天、地、風、水的意外,最主要的「造難者」,還是人!

圖片來源:unsplash
神經細胞的生死存亡,決定在永遠學習和不斷創新的兩大基柱上;回顧人類社會演進的歷史,文明的提升也是根基於學習及創新兩大認知功能上。
人的一生,成長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裡就會有太多事情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風災、水災、土石流、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一旦遇上了,只能自認倒楣,說是天意難違。但災難不只是來自天、地、風、水的意外,最主要的「造難者」,還是人!
近日發生的氣爆、食不安、墜機、沉船、加拿大國會遭亂槍掃射、伊波拉疫情失控蔓延,以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濫殺無辜等不幸,在在都是人為蓄意或疏忽造成的結果。不管是自然或人為的災難,都不是個人能預測得到的,所以才有「人算不如天算」和「計畫趕不上變化」的說法,做為自我解嘲和排憂的生活哲學。
世事難料是個人和外在環境互動的常規,科學的進展就是要提升對自然和人為因素的了解,從較精確的科學新知中,努力減少人事物之間的不確定狀態,進而管理風險,搶回生命的主控權。這絕對是一項漸進的歷程,科學家對外在環境知識的了解,確實越來越豐富,但距離預測到掌控的理想運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達到世事可料的境界。
個人對外在環境變化的不可測,當然是很無奈的,對生命中最真實的事件(如生、老、病、死)無法掌握,更是無奈中的無奈!人人都會老,終極走向死亡,是生命歷程的唯二真理,但科學家真的了解「老」嗎?
認知神經科學家從表面差異,深入探討腦神經細胞如何才能「長生不老」?從多年來的神經科學研究中,我們已經知道生物的腦終其一生不停產生新細胞,尤其和學習及記憶相關的海馬回區,每天都會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但許多研究結果也告訴我們,這些新細胞有的存活不久就死亡,有的不但不死,還會串聯其他神經細胞,形成網路,激發更充沛的活力。這些細胞不只新生,且能長存,更能擴散,呼友結伴,增強生命延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