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有時最大的問題並非如我們所想,在創造性的破壞來臨之時,我們所面臨的威脅是即將被淘汰,還是沒能跟上這股風潮?

編按:今天,不管是企業、組織、政府或是產業,都會面臨許多明顯、很可能發生的威脅。《灰犀牛》作者告訴你,如何才不會被犀牛踩死。
有時最大的問題並非如我們所想,在創造性的破壞來臨之時,我們所面臨的威脅是即將被淘汰,還是沒能跟上這股風潮?有時,要阻擋未來的犀牛,最好的時機就是災難剛過,大家記憶猶新之時。如果你不幸遭到踩踏,還是得站起來,看看是不是有新的路可以走。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災難也會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機會。
芝加哥人仍念念不忘1871 年10 月8 日發生的那場大火。這場大火焚毀的街區約7.77 平方公里,造成300 人喪生,18,000棟房子被毀,10 萬人無家可歸,損失以今日幣值計算達40 億美元。這場火災源於凱瑟琳•歐萊利(Catherine O’Leary)的牲口棚。那晚,她養的一頭乳牛踢翻油燈。煤油滲透到地板和乾草,火苗立即竄上棚頂,引發熊熊大火。
由於那一帶都是木造老舊建築,焚毀後則以磚塊和石頭重建,很多建築直到今天依然屹立。芝加哥正是因為這場火災而獲得新生,街道有了新的規劃,垃圾不再堆在馬路上。距離市中心很近的格蘭特公園(Grant Park),則是大火後清理出來的數百萬噸瓦礫沿密西根湖堆積而成。
史學家認為,芝加哥浴火重生,才能在1893 年舉辦哥倫布紀念博覽會。那場在1871 年發生的大火等於點燃了芝加哥的科技發展。因此,芝加哥1871 年大火的故事重點不是火災,而是接下來的進展:讓最傑出的工程師、建築師和發明家得以聚在一起,打造一座新的城市。這些人的熱情與創新不只改變了芝加哥,也塑造了現代世界的面貌。
其實,這場火災是可以預見的。那年夏天特別乾旱,早秋時分,焦乾的落葉已鋪天蓋地,讓芝加哥的木造建築和橋梁陷入險境。《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在火災前幾天報導說:「連續三週乾旱無雨,只要星星之火,就可燒盡這個城市。」儘管消防局要求設置新的消防栓、更大的自來水總管道、更多的人力和兩艘消防船,實施全面的建物消防檢查,市府卻未能配合。
【書籍資訊】
摘自《灰犀牛》
![]()
數位編輯整理:黃堯聰,楊廣俞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