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北醫體系協助史瓦帝尼建立實習醫師與國家醫師考試制度,改善當地醫療人才短缺與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透過制度設計、實地觀摩與專業培訓,成功推動國考制度上路,成為提升醫療品質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其他邦交國建立合作典範。截至2024年,已有過半醫學生通過國考並投入當地醫療服務。
在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應用的同時,北醫大始終堅持以人道主義精神,做為國際醫療援助的核心價值,AI 和遠距醫療技術再進步,也無法取代人類的溫暖關懷與直觀判斷。因此,醫護人員除了提升專業技能,也應注重培養人文精神!
北醫大從事國際醫療援助至今已超過 20 年之久,包括附屬醫院的醫療團,乃至於服務性的學生社團,早已超越臺灣的山地離島,深入世界邊陲地區。在這些地方,我們發揮了醫療專業與人道精神,積極響應並幫助全球醫療發展。
本書即是這種互助共榮模式的具體體現。來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醫師、護理師等從業人員不辭千里,飛越數千甚至上萬公里,遠赴人生地不熟的友邦,用心傾聽當地深層需求,並運用自身所學專業,與在地政府、醫院、醫師、患者合作,不僅解決他們長期關切的健康問題,更幫助友邦建立自立自強自助之力。
這些年來,北醫大體系下的附屬醫院,各自選定專長領域、發展特色醫療,讓有限的資源運用效率極大化,同時也能更加精進醫療品質。
放眼未來,國際醫療中心將是醫院經營的新型態之一。而新光醫院永續經營的嘗試,將為明日的台灣醫療找到新出路。
希望看見不一樣的餐桌,這樣的期待,看在台灣人眼裡,也很有感慨。早期的台灣屬於農業社會,生活簡樸,根莖類的番薯曾經是台灣人的主食之一,同樣的,台灣人也曾經營養極度不均衡。
如何看待生命,就會如何要求醫療。帛琉人坦然接受生命變化的態度,值得自稱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我們深思。
帛琉副總統安東尼奧.貝爾斯回憶這些年來的變遷,感嘆新一代帛琉人已經全然與土地脫節。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