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北醫大從事國際醫療援助至今已超過 20 年之久,包括附屬醫院的醫療團,乃至於服務性的學生社團,早已超越臺灣的山地離島,深入世界邊陲地區。在這些地方,我們發揮了醫療專業與人道精神,積極響應並幫助全球醫療發展。
文 / 陳瑞杰,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達爾文說過:「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壯,也非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夠適應改變的。」臺北醫學大學整合一校七附屬機構資源,帶動全校教學、研究,以及社會關懷的服務品質及校務運作效能,以達成「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具社會影響力之創新型大學」的發展定位,朝躍升國際一流醫學大學邁進。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深知,醫療事業的發展與地球永續是緊密相連的,健康的社會必須建立在環境、經濟和社會三者的協調發展之上,而教育與醫療不僅是專業技術的傳授與實踐,更是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大眾的重要任務。
「大學社會責任」(USR)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議題,北醫大長期以來,將醫學教育與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無論是在臺灣的基層醫療服務,還是對國際醫療合作的推動,我們相信,醫學不僅是治療疾病的專業,更是承載倫理責任、促進社會公平與健康的橋梁;而在全球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與社會不平等問題之際,北醫大體系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事實上,北醫大從事國際醫療援助至今已超過 20 年之久,包括附屬醫院的醫療團,乃至於服務性的學生社團,早已超越臺灣的山地離島,深入世界邊陲地區。在這些地方,我們發揮了醫療專業與人道精神,積極響應並幫助全球醫療發展。
以我國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史瓦帝尼為例,過去因醫療條件落後、愛滋盛行率高,人民平均壽命只有 32 歲,而北醫大附設醫院常駐醫療團不僅幫助許多當地人免於疾病折磨,更進一步派遣教學團,負責該國醫學生的臨床實習教育,建立國家醫師考試制度、協助完成住院醫師培訓,從而建立該國可長可久的醫學人才發展制度。
在馬紹爾群島,我們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包括預防醫學、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在內的綜合性醫療援助,此外也在當地建立長期的醫療人才培育計畫。這一過程不僅限於傳授醫療技能,還包括改善當地衛生設施,幫助當地醫療系統提升自我運行能力,實現永續性的發展目標。
即使是在沒有邦交的索馬利蘭,我們仍然積極投入醫療援助,透過與當地官方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以其他兩國累積的經驗為基礎,持續努力提升當地醫療品質與服務量能。
國際醫療援助的每一個步伐,牽涉到的不只是醫、病雙方,也涉及我國與夥伴國的外交關係。雖然這些醫療援助計畫都是我們肩負社會責任的實踐,其中許多磕磕絆絆,在我國外交部、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與各外館歷任大使的指導與大力協助下,讓我們每一步更穩健、踏實,同時也藉此讓臺灣的醫療軟實力發揚光大,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