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應用的同時,北醫大始終堅持以人道主義精神,做為國際醫療援助的核心價值,AI 和遠距醫療技術再進步,也無法取代人類的溫暖關懷與直觀判斷。因此,醫護人員除了提升專業技能,也應注重培養人文精神!
文 / 吳麥斯,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國際醫療定義為「凡涉及跨國移動性醫療服務相關活動都屬國際醫療範疇」。譬如藉由我國在醫療衛生領域上的實力,「以醫帶產」帶動產業國際化;實現「醫療走出去,病人走進來」之目標,推動「特殊醫療」與「觀光醫療」發展;或是出自人道主義立場,推動「國際醫療援助」與「國際醫學教育」,都屬於國際醫療的廣義範疇內。而本書所探討的主題,則是彙整北醫大體系近二十年來,協助政府執行國際醫療服務計畫所累積的經驗與學習。
事實上,北醫大體系加入國際醫療援助行動,可追溯自 2003 年開始,郭惠二教授帶領學生成立「臺灣大專生海外服務團」,與教會合作,派遣服務隊前往海外進行義診及衛教工作,是當時臺灣第一個從事海外服務的學生社團。
之後,在第八屆校長邱文達的帶領下,北醫大體系協助外交部與衛福部執行邦交國的醫療援助工作,服務範圍廣及非洲、亞太等地區,不但與受援國建立起彼此信賴的合作關係,也展現出厚實成果,改善受援國的醫療環境,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
近年來,AI 人工智慧與遠距醫療的發展快速,如何因應潮流,導入新科技於國際醫療服務,與受援國攜手建構新世代的醫療環境,是北醫大體系接下來的重要目標。
當 AI 逐漸取代人們例行工作,在未來的國際醫療服務中,AI 與智慧醫療技術將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學生們必須懂得如何應用 AI,養成自主及終身學習的習慣、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才能邁向下一個世代的國際醫療服務。
譬如,北醫大已經研發並實施智能診斷工具,通過 AI 輔助醫師進行精確疾病診斷,可以提高診療效率。像是萬芳醫院開發的骨鬆 AI判讀系統,應用於骨折發生機率高的非洲國家索馬利蘭,將有助於降低誤診率。
此外,北醫大也積極推動遠距醫療,尤其在偏遠地區和醫療資源缺乏的國家,可突破地域限制,提供即時診斷與專家指導,並在傳染病盛行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迅速提供支持。
在國際醫療援助過程中,如何有效蒐集與分析大量健康數據,進而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也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北醫大與國際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智慧健康管理系統,通過數據蒐集、分析和預測,幫助當地醫療機構解決民眾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慢性病管理、傳染病感染控制等。此外,北醫大也與受援國合作,探索如何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疾病發展趨勢,並藉由智能算法調配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與可及性。
隨著技術進步,醫療人員的數位技能也愈來愈重要,因此,北醫大在課程中積極融入數位醫療技能的培訓,鼓勵學生學習如何運用AI、遠距醫療工具進行診斷與治療,同時開展多樣化的國際教育合作,幫助受援國醫療人員提升數位醫療能力,進一步強化當地醫療服務的可持續性與質量。
在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應用的同時,北醫大始終堅持以人道主義精神,做為國際醫療援助的核心價值,AI和遠距醫療技術再進步,也無法取代人類的溫暖關懷與直觀判斷。因此,醫護人員除了提升專業技能,也應注重培養人文精神,保持對病人的同理心與尊重,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服務,將科技力量轉化為實際醫療效益,讓國際醫療援助不僅高效廣泛,也更具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