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北醫體系協助史瓦帝尼建立實習醫師與國家醫師考試制度,改善當地醫療人才短缺與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透過制度設計、實地觀摩與專業培訓,成功推動國考制度上路,成為提升醫療品質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其他邦交國建立合作典範。截至2024年,已有過半醫學生通過國考並投入當地醫療服務。
北醫大體系協助政府執行國際醫療計畫,除了回應各方需求,完滿達成任務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協助受援國建立起良好的醫療體制與環境,能持續守護當地居民的健康。
史瓦帝尼是我國目前在非洲碩果僅存的邦交國,其醫療制度沿襲殖民時期母國英國的做法,是由中央預算支出的公醫制,病人只需要支付極少的費用就可到醫院看病。
然而,史瓦帝尼急重症醫療能力不足,醫院設備器材不夠進步,而且缺乏自行維修的能力,藥品和檢驗試劑也常臨時缺貨而斷炊。即便有王母基金會的協助,可轉診難治病人至鄰近的南非治療,但卻常因延誤而效果不彰。
另一方面,史瓦帝尼的醫療人員也明顯不足。根據 2018 年統計,全國人口約 120 萬,登錄醫師卻只有 330 人(包括臺灣和古巴醫療團醫師約 30 人),本國籍醫師約占三成,其餘大都是受到史國薪資較優渥的磁吸效應,由鄰國前往史國從醫的外籍醫師。
深層探究,史瓦帝尼醫療環境無法提升的關鍵因素,是醫護人才不足且養成不易。
雖然史瓦帝尼有醫學院,卻未設置醫學系,每年培養超過 200 位畢業的護士與助產士,而本國籍醫師都是畢業於國外的醫學院,且以英制七年課程為主,通常在學期間已完成兩年見習醫師、一年學生實習醫師(Student Intern)的臨床經驗,返回本國後,當兩年實習醫師即自動取得醫師就業資格,因此史瓦帝尼並未設置國家醫師執照考試制度。
圖片來源:《這樣愛,給世界更多可能》,天下文化
北醫附醫接手臺史醫療合作計畫
2012 年,時任總統馬英九訪問史瓦濟蘭(注:2018 年該國依照班圖語改名為史瓦帝尼)後,有感於該國醫師人力短缺、醫療水準有極大改善空間,於是開辦學士後醫學系醫學專班,每年提供 40 個全額獎學金名額給史瓦帝尼在內的邦交國學生就讀,該專班由義守大學承辦,而這也是義守大學首次招收醫學系學生。
2018 年,時任總統蔡英文出訪史瓦帝尼後,希望能加強雙邊醫療合作關係,推動臺史醫療合作計畫,以實習醫師教學及訓練、公共衛生研究、新建門急診大樓為三大主軸,深入協助史瓦帝尼提升醫療環境。
當時,總統蔡英文責令臺北醫學大學執行臺史醫療合作計畫,「當時的陳瑞杰院長和我,也毅然決定接受這個任務,主要考量除了這群外籍醫學生的未來職涯之外,國家也提供資源支持計畫執行,於是就義無反顧地接下後續培訓任務了,」施俊明說。
接下這項任務後,除了推動公共衛生研究及協助史瓦帝尼新建門急診大樓之外,北醫附醫在實習醫師教學及訓練計畫中,擬定兩個目標,一是讓所有醫學畢業生擁有完善的實習過程,並讓史國實習醫師制度化之外,也藉此建立起史瓦帝尼自己的國家醫師執照考試制度。
從無到有,建立制度最為困難,尤其對一個不需要國考就能取得執照的國家來說,一個外來者要替他們建立實習醫師制度跟國考制度,可想而知,反彈力道有多大。
施俊明回想,當時陳瑞杰院長帶隊到史瓦帝尼討論建立實習醫師制度一事,當地醫界十分抗拒,「設身處地來說,這種反彈也不無道理,因為醫學生進入醫院實習,不僅增加院方工作量,培訓後,某個程度來說,彼此也形成一種競爭關係。」
表面上來看的確如此,但就長遠計,這是一條正確且該走的路。
北醫附醫團隊透過各種方式,讓史瓦帝尼醫界了解,這是為了奠定國家醫療品質基礎而鋪路,希望藉此弭平危機感及不安全感。首先,北醫附醫邀請未來將主導制度執行的醫界單位來臺灣參訪,包括史瓦帝尼衛生部及醫師公會,讓他們實際觀摩及了解臺灣實習醫師及國考制度的運作狀況。
其次,是說之以理。與對方溝通建立制度的核心精神,在於提升醫療體系的品質,其關鍵正是人才與制度。制度的實施,並非增加當地負擔,更不是要搶走當地醫師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醫附醫教學團對史瓦帝尼醫界介紹臺灣三個階段的國家醫師執照考試辦法時,引起史瓦帝尼國家醫師公會(Eswatini Medical and Dental Council)的興趣,主動表示希望到臺灣參訪觀摩。
實地參訪後,醫師公會內部討論,決定開辦國家醫師執照考試,以因應世界潮流,確保醫學畢業生的素質。
由於北醫實習醫師均須通過畢業生技能測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史瓦帝尼醫師公會便委託北醫承辦第一、二次的畢業生技能測試,並請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地區醫療協會所在地的辛巴威大學(University of Zimbabwe),協助每年舉行兩次國考,分為筆試和畢業生技能測試兩階段,前者通過後才能參與後者。
直至史瓦帝尼醫師公會慢慢熟悉試務後,各種考題都由他們的考試委員出題,而在地的臺灣醫療團、教學團專科醫師則協助擔任考官。試務經費方面,則由臺灣贊助 6 年後,改讓史瓦帝尼自行編列經費或向考生收費的方式,以維持國考機制運作。
經過一番努力,史瓦帝尼衛生部和醫界不僅接受實習醫師培訓與國考制度,正式施行後更是讚賞有加。而根據歷年考試結果顯示,考試通過率約七成五。
89 位義守大學訓練的畢業生,截至 2024 年 7 月為止,52 位均已通過國考、拿到執照,絕大多數已經執業。其他國家醫師若想到史瓦帝尼行醫,也必須通過國家考試,這項制度已經成為史國提升醫療人才的基本評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