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冷戰 2.0》作者表示冷戰 2.0已然展開,烏克蘭與台灣成為地緣政治的焦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是區域衝突,更是新冷戰的引爆點。中國與俄羅斯的合作,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科技在軍事與經濟上的關鍵作用,不容忽視...
西方在二戰歷史上遺忘了他們的盟友中國,但中國人自己不能遺忘──不能遺忘因為內戰使中國在國際地位和權益上的損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推崇,《戰爭為何發生》作者布拉特曼是一位傑出的說故事者,對我們所有人都提供了重大洞見。《戰爭為何發生》這本書就像一份檢查表,可以檢視我們距離戰爭與和平各有多遠!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投入大半生在記錄伯羅奔尼撒戰爭。他寫道,根本原因在於巨大且無可避免的勢力變動:「正是雅典的崛起,以及這在斯巴達激發的恐懼,使得戰爭在所難免。」今天,外交政策專家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意味著崛起強權會使全球注定陷入戰爭。
《戰爭為何發生》指出,人類為什麼交戰?作者布拉特曼歸納五大原因,分別是不受制約的利益、無形誘因、不確定性、承諾問題、錯誤感知。
2022年俄羅斯再次進攻烏克蘭,不僅震驚世界,也引起多國譴責、加入經濟制裁,然而從過去俄羅斯進犯烏克蘭的歷史來看,普丁到底在打甚麼算盤,這場烏俄戰又會成為世界大戰的前哨嗎?
2022年的俄烏戰爭,俄羅斯一再將核武使用當成戰略的籌碼之一,令身處《核爆邊緣》的世界各國都繃緊著神經。相似的背景,不免讓人想起1993年,本書作者前美國國防部長威廉.培里,所參與的美、俄、烏核武談判。
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法國總統馬克宏持續地為雙方進行調停。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亭在開戰前假意和大家商討停火的可能,轉身卻立即宣布開戰。對此馬克宏也只能無奈表示:「他根本就是個雙面人」。相似的背景不免讓人回想起2014年,德國前總理梅克爾代替歐巴馬出頭,與「宿命對手」普亭就烏克蘭危機的交鋒與協商,堅持不以暴制暴的原則、按耐住性子與狡猾反覆的普亭周旋到底、並盡力利用外交工具與經濟制裁反擊……
把未來人類的希望,放在「假設未來的科學家能有些現今不可知、卻能拯救地球的發現」上,這種想法真的理性嗎?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