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的最新研究,十年前,美國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的上市公司中,不到20%會揭露ESG訊息;如今,揭露比率已超過90%,因為「如果你的公司不這麼做,就意味著有見不得人的事」。本文是周俊吉創辦人刊載自《經濟日報》對《目的與獲利》的書評與見解。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當中除了保育海洋與陸域生態、減緩氣候變遷等環保議題之外,更有包含消除貧窮、終結飢餓、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SDGs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嘉義市精忠國小落實在生活中的SDGs課是帶給孩子的禮物,也教出影響未來的孩子
21世紀的新投資趨勢下,投資人不再只看ESP,亦開始重視ESG。其中,2017年由國際投資法人發起的「氣候行動100+」倡議,便以融資力量要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必須採取積極行動。具體而言,企業若希望取得投資基金的青睞,那麽公司發展計畫就必須對地球更好。
過去,投資界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那就代表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績效會比同業差。但如今,世界已經改變,我們發現,在ESG議題有所改善、以目的為導向的組織和企業,競爭力會提高,績效表現也會超越競爭對手。目的與獲利並不衝突,反而能幫助企業發展茁壯、增加影響力
在過去,投資界似乎抱持一個令人驚愕的信念,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那就代表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績效會比同業差。但如今,世界已經改變,我們發現,在ESG議題有所改善、以目的為導向的組織和企業,競爭力會提高,績效表現也會超越競爭對手。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喬治‧塞拉分於新書《目的與獲利》分享,數據已經證明ESG和獲利是可以兼顧的
OKR目標管理工具不只適用於幫助公司成長,也可以用來處理全球氣候危機,一步步實現想要的永續未來。
身為企業家、經理人、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能做什麼事情來強化目的和獲利的關聯?本書作者喬治.塞拉分是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究ESG相關領域。他將從最新的研究中回答這個在全世界商業領域演變上日益重要的問題。本文摘自《目的與獲利》中作者對於永續創新的見解。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