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金錢心理學(暢銷增訂版)
沉浸式經濟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關閉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的最新研究,十年前,美國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的上市公司中,不到20%會揭露ESG訊息;如今,揭露比率已超過90%,因為「如果你的公司不這麼做,就意味著有見不得人的事」。本文是周俊吉創辦人刊載自《經濟日報》對《目的與獲利》的書評與見解。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當中除了保育海洋與陸域生態、減緩氣候變遷等環保議題之外,更有包含消除貧窮、終結飢餓、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SDGs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嘉義市精忠國小落實在生活中的SDGs課是帶給孩子的禮物,也教出影響未來的孩子
21世紀的新投資趨勢下,投資人不再只看ESP,亦開始重視ESG。其中,2017年由國際投資法人發起的「氣候行動100+」倡議,便以融資力量要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必須採取積極行動。具體而言,企業若希望取得投資基金的青睞,那麽公司發展計畫就必須對地球更好。
過去,投資界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那就代表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績效會比同業差。但如今,世界已經改變,我們發現,在ESG議題有所改善、以目的為導向的組織和企業,競爭力會提高,績效表現也會超越競爭對手。目的與獲利並不衝突,反而能幫助企業發展茁壯、增加影響力
在過去,投資界似乎抱持一個令人驚愕的信念,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那就代表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績效會比同業差。但如今,世界已經改變,我們發現,在ESG議題有所改善、以目的為導向的組織和企業,競爭力會提高,績效表現也會超越競爭對手。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喬治‧塞拉分於新書《目的與獲利》分享,數據已經證明ESG和獲利是可以兼顧的
OKR目標管理工具不只適用於幫助公司成長,也可以用來處理全球氣候危機,一步步實現想要的永續未來。
身為企業家、經理人、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能做什麼事情來強化目的和獲利的關聯?本書作者喬治.塞拉分是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究ESG相關領域。他將從最新的研究中回答這個在全世界商業領域演變上日益重要的問題。本文摘自《目的與獲利》中作者對於永續創新的見解。
立即報名!嫺人《有錢到老後》新書分享會,打造不怕窮的退休生活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