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過去,投資界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那就代表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績效會比同業差。但如今,世界已經改變,我們發現,在ESG議題有所改善、以目的為導向的組織和企業,競爭力會提高,績效表現也會超越競爭對手。目的與獲利並不衝突,反而能幫助企業發展茁壯、增加影響力
如果你的產品是一罐歷史將近150年的石油凝膠,也許會以為根本沒有創新的可能性。然而,在不久之前,凡士林(Vaseline)的領導階層努力尋求方法,要凸顯自家的產品和品牌。他們與醫療專家討論之後,發現這個產品是全世界急救箱的必備物品,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因為開火煮飯、使用煤油燈等不慎燒燙傷或手部龜裂的人,可以用凡士林急救,緩解疼痛,依舊出門上班上學,不必被困在家裡。這間公司開發出一個分銷策略,幫助數百萬生活在危機或衝突中的人護理皮膚。這就是品牌差異,也是一個明智、能帶來社會影響力的策略。
圖片來源:flickr
先前我們已經探討過重大性質的議題,也知道對不同產業來說,衡量標準不盡相同。策略思維就是要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也就是說,要預測什麼東西儘管現在還無人聞問,但可能很快會在世界上受到注目,而且比競爭者(或是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早一步找出重要的產業驅動因子。如果你能找出可以採用的ESG做法,在遭遇外來壓力之前讓它成為業務的核心,就能在ESG方面獲得突破性的成功。
例如,宜家家居(IKEA)已經擺脫廉價家具製造商的傳統定位,產品設計也從消費者用完就丟的消耗品,轉變為製造可重複使用、再生和翻新的家用品。在世界迫使這家公司思考自己產生多少廢棄物之前,宜家家居已經領先潮流,製造可拆卸、容易回歸成原料的模組化商品。此外,宜家家居也開始切入太陽能等新業務。
耐吉(NIKE)為了減少廢棄物,利用再生材料創造出Flyknit鞋款。這款鞋子是用一根紗線製成一體成型的鞋面,不但不會產生廢棄物,製造成本也比傳統鞋款更低,而且品質更好。耐吉在廣告中強調他們利用高強度纖維,創造出更輕、更透氣,而且更有支撐力的鞋子。Flyknit鞋款就是永續理念驅動的創新產品,到目前為止,銷售額已經超過十億美元。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總部設於美國的賽萊默公司(Xylem)製造以感測器驅動的軟體,來檢測供水管道的洩漏處,改善供水系統的效率,同時也開闢全新的業務。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為了減少燃料消耗,重新設計船舶。醫材廠商必帝公司(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發明更安全的注射針筒,以避免愛滋病的傳播。中電集團(原名中華電力公司)也踏入替代能源領域。美國大型連鎖藥局CVS則是力求要與競爭者不同,因此不但宣布停售香菸,甚至轉向經營健康照護領域,在藥局內設立診所。
找到運用策略的機會實現創新,並且從永續發展指標看到改善,就是成功的關鍵,但這只是第一塊拼圖。
➢【書籍資訊】《目的與獲利》
➢【延伸閱讀】
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塞拉分:學會跑步之前,必須先學會爬行!企業想達成永續創新前,必須經歷的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