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從EPS到EGS,從社會公益到永續投資,足足走了將近20年。現今壽命能達百年以上的企業哪一個僅以獲利這個目的就能夠長存?哪一個目前的百年企業對於環境和社會無所貢獻?獲利相當重要,但如果企業僅將眼光放在小利或短利上,那這個獲利最終可能只會形成殺雞取卵的結果。因此如何在經營的過程中,與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溝通企業存在的目的就顯得相當重要。
圖片來源:頤德國際
文 / 陳厚儒,CSRone永續智庫副總經理
從大學研究所時期何其有幸踏入永續的領域,從中找到能與興趣結合的志業,這或許也是另類的《目的與獲利》的結合,只是這個「利」是滿足個人身而為人的使命,非僅金錢之利。也是我常分享的:做好事的同時又能獲利,何樂而不為!
過往以營利為唯一目的的資本世界,企業在「獲利」和成為「禍力」之間僅一線之隔。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企業可以是正向的影響力,運用創新產品和服務便利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企業也可能為賺取利益而成為禍害環境和社會的罪魁禍首。而其中的共通點就是所謂上了「利潤極大化」的癮。企業可以用創新的方式創造超額利潤,企業也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降低成本、偷工減料、破壞環境或壓榨勞工使利潤極大化。但可惜的是在過往強勢資本主義的概念下,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是被默許的,或是假裝看不到的,人們總覺得沒有看到等於沒有發生!?獲利最重要?
但隨著世界快速變化,網路社群的使用迅速竄起,讓企業的作為無所遁形。企業不自己透明,有人就會幫你透明:一張照片上傳、一個檢舉信函、一篇新聞報導、一張社群貼文,都能讓企業感受到強大的外界監督壓力。要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已不是幾篇新聞報導、廣告宣傳或是拍幾個有趣的影片來極力說明自己的好所可以產生的。信任需要長期不間斷的認同累積,才能產生「信任存摺」,而存摺裡面的信任能被提領(負面消息發生時)也能存放(持續的永續溝通)。但要擁有信任存摺的前提,是企業要非常清楚自己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這個價值絕對不是僅為了「獲利」而存在,而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存在。
全球的永續相關標準近年來也受到永續績效和財務績效如何創造關連性的影響,發展出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SASB(永續會計準則)、IR(整合性報告)等永續準則,甚至會計的權威「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也成立「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希望將與財務相關的永續指標做一整合,提供給投資人更多企業永續發展能影響財務績效的證明,進而成為他們投資決策重要的資訊來源。因此ESG行動與財務績效的連結現今已成為顯學,是企業未來的經營重點,而非躺在公益報告的捐款數字而已。
從EPS到EGS,從社會公益到永續投資,足足走了將近20年。現今壽命能達百年以上的企業哪一個僅以獲利這個目的就能夠長存?哪一個目前的百年企業對於環境和社會無所貢獻?獲利相當重要,但如果企業僅將眼光放在小利或短利上,那這個獲利就會是曇花一現,而形成殺雞取卵的結果。可惜的是目前的會計制度每年都需要讓經理人繳交成績單,多數經理人為了在短期能夠繳出好的成績單,往往會犧牲長期的利益。
因此如何在經營的過程中,與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溝通企業存在的目的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這將成為企業存在的理由/靈魂,非資本主義下的木偶。而企業的永續發展主軸就是向利害關係人清楚簡單地溝通他們存在的價值,此時企業治理階層與企業文化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企業該如何設定永續主軸,創造出能被大家信任的永續價值。研究超過一萬家企業實例的全球ESG權威喬治‧塞拉分的著作《目的與獲利》絕對能夠影響讀者從認同ESG到動手執行ESG。無論你是企業的ESG執行人員、高階主管或是領導者,都能在這本書中獲得策略面和執行面的靈感。而此書也非常適合讓企業內部重要管理一同來閱讀,形成內部永續共識,使企業在永續推動過程中能更加順暢。讓我們一起創造永續與獲利共生、共存、共享的世界吧!
➢【書籍資訊】《目的與獲利》
➢【延伸閱讀】
選擇投資標的的關鍵指標,數據已經證明ESG和獲利是可以兼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