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的最新研究,十年前,美國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的上市公司中,不到20%會揭露ESG訊息;如今,揭露比率已超過90%,因為「如果你的公司不這麼做,就意味著有見不得人的事」。本文是周俊吉創辦人刊載自《經濟日報》對《目的與獲利》的書評與見解。
(原文刊載自《經濟日報》;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圖片來源:張智傑
文 / 周俊吉,信義房屋創辦人
「什麼?這家公司沒有揭露ESG相關訊息,會不會有什麼弊案啊?」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的最新研究,十年前,美國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的上市公司中,不到20%會揭露ESG訊息;如今,揭露比率已超過90%,因為「如果你的公司不這麼做,就意味著有見不得人的事」。
筆者日前應《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邀請,參與一場ESG國際大師論壇分享自身經驗,搶先完閱了塞拉分教授的新書─目的與獲利(Purpose and Profit)。
由於筆者服務的公司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有著明確的立業宗旨與核心價值,所以十分認同書中論點─「目的驅動企業」。尤其,作者透過大量實證發現,落實ESG(目的)的企業,在財務表現上(獲利)明顯優於競爭者,等於是為企業落實ESG、發展永續提供強有力的誘因與動機,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書中結構也與筆者素來主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第一部是說明為何要做ESG。由於整體社會環境的明顯轉變,為以實踐ESG為目的的企業創造了良好機會,相當於為何(why)要經營企業;第二部則是如何做ESG。利用科學方式按部就班實踐ESG,也就是以目的驅動的計畫,等同於如何(how)經營企業。
塞拉分教授看似年輕有為,但實已耕耘許久,可能早在1999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首度倡議CSR時,就已經投入ESG領域鑽研。當時,很多人認為類似CSR、ESG等概念都是企業營運以外的事,是額外進行的公益行為;但時至今日,廣大的消費者、就業者與投資者,早已不約而同連袂促使ESG強勢崛起。
例如企業行為的透明性(可見度)增加,日新月異的網路科技讓企業的一切都攤在陽光底下,使得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價值觀來消費(倫理消費);也因此強化了就業者想在什麼樣的公司工作、實現自我的意願,這些無疑都成為企業投入ESG的具體推力之一;再加上陸續出現的ESG指標,投資者得以參考各種標準,按照企業的ESG表現決定是否投資或規模大小,也成為企業投入ESG的顯著拉力之一。
在重要利害關係人的一推一拉之間,ESG/永續於是成為顯學。
更白話地說,塞拉分教授詮釋當代企業的經營目的在於:追求獲利的同時,也能為社會創造價值,讓世界因為這家企業的存在愈來愈好。這種思維類似筆者奉行甚久的「企業倫理」─以企業為主體,針對各利害關係人,從事合宜行為、建立適當關係,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40多年來,我們一直相信企業只要竭盡所能,藉由群體力量與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大眾,促進市場交易的安全、迅速與合理;並提供良好環境,使同仁獲得就業安全與成長,自然能獲取「適當」利潤來維繫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因此,不論時空背景如何改變,趨勢如何從CSR演化為ESG、或是日後其他的可能樣態,我們只需基於企業倫理的根本精神出發,就能持續在永續之路上穩健前進。
簡言之,企業倫理與CSR、ESG其實是一體兩面,前者是企業根本的立業態度,後兩者則是具體實踐方式或市場衡量標準,彼此互為表裡、缺一不可。
因而,筆者斗膽建議中文書名若譯為「『宗旨』與獲利」,也許更能貼近全書意旨,亦可收畫龍點睛之效。(作者是信義房屋創辦人)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原文請點此: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9/6682054)
延伸閱讀
☞ESG金三角: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9/6531076
☞服務業如何減排?: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9/638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