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每一個呼吸就是一個輪迴,請跟著自己的呼吸,安住當下,感受生命。」
萬法無常。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似乎不是什麼深奧道理,但佛教認為一語點出了人類的兩難困境,若是否認對抗,就會感到苦;若是敞開心胸、全然接受這句話所代表的實相,就會找到寧靜,開啟內在豐富無盡的悲智泉源。以下是本書提到的真理:
*逆境是必然的,但是痛苦與否,取決於我們如何回應逆境
*以開放的心面對逆境,就會發現智慧、慈悲和勇氣
*基本練習是:停下一切,觀照當下
*得到快樂的最佳方式,就是以他人的快樂為上
深入淺出的禪修指導是本書的一大特色,能讓心智(mind)覺醒,也讓心靈(heart)覺醒。
推薦文 一條讓你能安住其中的河流,它的名字叫「當下」 郭蘅祈
推薦文 遇見心中的上師 陳玉慧
引言 梅爾文.麥里歐
苦與契機 諾曼.費雪
.觀逆境
.禪修引導
修行升級 措尼仁波切
.施受法
視當下為老友 希薇雅.布爾斯汀
.慈心觀
.四念住
郭蘅祈(音樂製作人)
在禪修練習中,我感受到行、走、坐、臥,無處不禪不靜的道理,也在觀當下的過程中,學習自在與無常的環境共融,更看著無常的心緒波動,直到那隻心裡的「瘋猴子」,開始願意聽你使喚一下,不再總是帶著你,不安焦躁的「抗爭」眼前所有對境,發展出更多負面無用的情緒。
於是,你發現外界聲音平靜多了、動蕩振幅變小了、事情沒那麼嚴重了、前因後果想得比較清楚了、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發生了……而這種種的「沒什麼大不了」,最後發現,也就是「自心」與「外界」開始相融共處,不再「分別」去對待,於是慢慢生出安輕釋懷。
合一,如是的合一,世界不因「你」才轉動,它是所有萬物的聚合共振,唯有「安住」在無常的當下,才有機會、空間,看見真正的因果「實相」,也就只是「看著」,甚至「欣賞」著。
順著人生的河流,「享受」每個轉彎處,每個淺灘滯留,每個湍急波濤,而在其中,若還能欣賞著河岸邊的風景,抓住每個無秒差的感受,你將會發現其中最單純的快樂,以及無須執著、妄想的時間前後。
放開手,放鬆心,順著呼吸,在名叫「當下」的河流裡,安住體會,隨波隨喜吧!
遇見心中的上師
陳玉慧
五年前,我第一次在奧大利阿爾卑斯山頂上向他學習靜坐。當時猶記第一堂課的內容是慈悲心,那時我的我執心過於強大,以為自己學靜坐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快樂,完全是很自私的出發點,從來沒有想過,修行其實更多是利他,如果心中永遠是為了自己,人是很難快樂的。那一課非常震撼。
之前,我多少知道一些佛教的教義,但要等到措尼仁波切這麼直接坦白地說出後,我才明暸,原來自己愚昧無明。當時,我還問仁波切一個更無知的問題:「我並沒有什麼慈悲心,那麼還要留下來學嗎﹖我可以學嗎﹖」問時,眼眶已紅了。仁波切把他自己手上的念珠取下,並交給我,他說:「你有慈悲心,你只是要把它找回來。」我還記得,我回到旅館後,心裡是如何激動。
從那一天起,我心中便把他視為上師,在這五年中,措尼仁波切的教誨深深地影響了我,雖然到今天我還是一樣冥頑不靈,一個差勁的佛教徒,看到蟑螂蚊子就拍打,對人也常失去耐心,但是,無論如何,他是我的明燈,任何時候我若心思不寧或情緒不佳,只要重拾老師的書,我總是流淚,我心裡知悉,他的教導一定可以助我遠離無明之苦,我真的不必被自己的情緒綁架。
這是為什麼我衷心向各界推介措尼仁波切這段珍貴的教導。
台大外文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受教於鄭振煌教授,曾擔任不丹國家博物館與圖書館館長、英國丹津跋摩比丘尼、澳洲蘇嘉多禪師、英國世友先生等善知識之口譯。譯有《作為上師的妻子》及數本小說。
2013/10/29
BBP33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3179
201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