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我們的世界已逐漸失序,貧窮、飢餓、失學、歧視、疫情,以及氣候變遷等種種問題層出不窮,所幸,一群瘋狂的人正努力彌補這些社會斷層,而如同本書作者所說,我們的未來可能是由這群人來決定。
這群社會企業家為何能成功改變我們的世界?因為,這群任性的傢伙不理性,卻能有計劃的運用三種營運模式改變制度;他們在非營利事業上追求利潤,巧妙開闢各種資金來源;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未來,從十大未開發的市場機會點實現理想;他們極具野心,讓社會企業也是一門好生意。
如果你曾因《志工企業家》或因尤努斯的鄉村銀行而深受啟發或激勵,這群改革推手的創新模式告訴我們,與他們合作、學習、甚至在他們身上投資的時機已經到了。加入他們帶領的社會改革行列吧,也讓自己在這些新市場版圖上先占得點。
他們做不到的,我們做 林坤正
希望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有我們 沈芯菱
序言 遇見社會企業家 施瓦布
自序
序論 任性的根源,力量的泉源
第一部 建立創新企業
在失效制度邊緣努力耕耘的社會與環保企業家,他們任性而為,但做事情絕非毫無章法。他們有計劃的運用合適的經營模式,巧妙開闢各種資金來源,將槓桿效益發揮極致。他們正在創造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型態營運模式。
第一章 創造成功的營運模式
第二章 開闢資金管道
第二部 創造未來市場
我們的世界在全球化與財富創造的過程裡,遺下了種種巨大挑戰,從對立衝突與貧窮、到氣候變遷與全球性疾病的威脅。社會與環保企業家卻在落差點裡看見並創造機會,讓它們成為十大新興市場版圖,並且先占得點。
第三章 在十大落差點尋找商機
第四章 讓底層消費者看見希望
第三部 領導永續改革
國際透明組織的貪腐印象指數成功督促大眾打擊貪腐、美國公平交易組織挽救南半球咖啡農民的生計,社會與環保企業家正一步步改變世界,他們的下一步,將是尋找方法拉高規模,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此外,他們又該擴大計畫到何種程度?
第五章 科技普及化
第六章 改變制度
第七章 擴大規模的解決方案
結論 未來領導者的課題
後記 任性企業家以哪裡最多?
謝辭
索引
PayEasy總經理 林坤正
根據本書作者艾金頓的描述,全球正有40億人口處於貧窮狀態,這些人都是你我的兄弟姐妹;我不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企業家?但我相信企業家們所掌握的資源與智慧,有能力改變另一群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們。
猶如全球暖化,貧富差距必然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最重要的課題,解決貧富問題,可能比處理暖化要費功夫,但這個契機已慢慢顯現。
《1個理想╳10個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的出版,舉出這類致力於解決貧富與環保問題的「任性者」(unreasonable people)究竟有那些特質,透過實地訪問,呈現他們的思維與操作方法,啟發另一群廣大的潛在任性者,進而可能形成一種社會新脈動。
看完本書後,書中所舉的「任性創業家」的十大標準,我不確定是否符合其中有關「創業」的認定標準,但講「任性」我們是有的。
PayEasy從2002年起,投入「關懷台灣」系列活動,在南投縣信義鄉、中寮鄉、魚池鄉、國姓鄉,乃至於全國8個縣的稻田都有我們的足跡;看到本書,我發現「關懷台灣」系列活動也是「任性的」。
因為,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及方向,只因「感動」而在信義鄉踏出第一步,接著因為緣份而繼續,後來才釐清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
接觸921重建區,以及台灣農村產業,我發現一個現象,政府長期補貼與救濟,無助於讓這些弱勢族群脫離貧困,反而產生依賴,群起集眾,還會糾結地方政治勢力,擷取更多的勢力與資源,這些長期接受補貼的群眾,喪失自主工作的企圖,農夫種植果樹的目的不在銷售,而是爭取每年政府的收購與補貼。
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從市場出發,先要求我們要幫助的弱勢者,必須把品質做出來,因為這部分我們無法插手,剩下的,就交給我們了;我們捐創意、捐人脈、捐方法,但不是捐一筆「數字」。
從本書的定義與標準來觀察,台灣的社會企業並不多,「若水國際」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大部份只停留在「公益活動」層次,而且很多企業的「公益活動」,很可能「花1000萬辦活動,但實際捐出去的資源只有200萬」,這樣的企業「公益活動」多半是結合企業的知名度與正面形象,但需要幫助的人得到的卻很少。
我省思,經營事業,絕對不會投入1,000萬元,只期待回收200萬,如果真正要幫助弱勢族群,乾脆直接捐500萬元,把廣告活動費用省下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不是嗎?!
我反而要說:我們不是unreasonable,而是reasonable;我們認為任何改革都是基於人的「感情」層面,從「感情」出發,但在「平和」下進行,激烈的行徑只能突顯問題,不能解決問題。
企業第一要務是賺錢,如果能賺錢那很開心,如果既能賺錢又能拉人一把,讓別人也開心,那自己會更開心;一家企業如果能自己開心也讓很多人都開心,那就是第一流的企業!
人類發明資本主義,造就了全球200多年的繁榮,但同時讓另一群人相較之下陷入困境,但別忘了,亞當斯密在寫下《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之前,已先一步出版另一巨著:《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顯然人類的天性除了競爭、自利之外,還有平等、博愛。
本書告訴我們,像印度「窮人銀行」創辦人尤努斯這樣的「社會企業」已經不在少數,這類社會企業相較於主流商業,他們所追求的報酬不是現金的快速回收,而是一種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s of investment),本書提供的是一種榜樣、一種啟發,希望有更多人以「任性創業家」自居,讓這顆種子繼續在台灣社會發芽茁壯。
摘自《1個理想╳10種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
「草根臉譜」紀錄者、網路圓夢家 沈芯菱
擺設攤販的窮困童年時,母親常在暈黃的路燈下,逐劃教導我寫下「明」這個字,切囑我明道理、辨是非,有能力時要再幫助艱苦的人。於是我12歲起獨身致力於公益,首創農產E化行銷平台,架設兩岸三地「安安免費教學網站」,為果賤傷農「一元柳丁」請命,推動弱勢英語學習園地,舉辦FORMOSA青少年創作展,及拋磚引玉贈送1600多台電子辭典至原鄉部落等。
尤其掌鏡「草根台灣臉譜」五年多來,眼見佝僂老農為了一份尊嚴,再賤價也堅持收割;羸弱拾荒者為了一口飯吃,再污穢也赤足踏過。當握著長滿厚繭、佈滿傷痕的雙手,不知剝蚵仔阿嬤的臉龐是汗水還是淚水?當擁抱著攤販婦女時,不知無助的眼神後,還承載著多少辛酸哀慟?
身旁一幕幕的苦難,促使我不停行腳於公益與公義中,迄今也獨自支出兩百多萬元,屢屢遭受困頓與挫敗,常徬徨是否該暫歇腳步?但轉念試想,若不把最好的自己奉獻在這個世界上的話,我們還能為哪個地方付出呢?面對夢想的態度,不是繞過它,而是要實現它。Now or Never,或許我和書中提到的人一樣,因為「任性」而更有「韌性」。
且當世界充斥著不公不義,貧窮、失學與氣候變遷等窘困向隅而泣時,幸而有群「任性」的人看見了,並將「問題」轉為「課題」,耕耘成眾所矚目的新興市場。的確,我們一路上受盡挫折與冷嘲熱諷,但我認為每個時代裡,至少要有一個傻瓜,甘地、德蕾莎修女、史懷哲……,都曾是昨日的「傻瓜」,全憑藉股「任性」的精神,才能兼容動靜、並蓄仁智,堅毅不屈地實現理想。
不禁想起一段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粗衣淡飯遮不住大富大貴;另一種則是奇珍異寶卻掩不住真貧窮。」相信透過此書的閱讀與沃養,將能成就前者富裕的心靈。如同Che Guevara曾自許「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有我!」期盼有日能成為「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有社會企業家!」
摘自《1個理想╳10種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
中山大學外研所畢業,譯有《天使歸鄉》、《學校沒教的十件事》,合譯有《律師本色》、《重新想像!》、《管理大未來》等書。
2010/01/16
BCB42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4679
270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