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直覺,是決策高手的隱形王牌
用科學方法,鍛鍊你的直覺力
你是否曾經在別人問「為什麼這麼做」時,告訴對方你是「憑直覺」呢?「憑直覺」聽起來不太可靠也不夠科學,但在高手的世界裡,決勝關鍵往往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覺。賈伯斯說:「直覺比智力更強大。」直覺不是憑空獲取訊息的神祕第六感,而是可以有效運用無意識資訊,改善決策與行動的隱形實力。
作者皮爾森是澳洲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他創辦的「未來心智實驗室」在應用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成就卓越,也是深入研究「直覺」長達十年的先驅團隊。透過本書,你將正確理解直覺、鍛鍊直覺、善用直覺,在日常生活及職場做出更好、更快、更有自信的決策。
五大直覺法則,助你掌握決策關鍵
.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覺得情緒激動時,不要相信你的直覺。
.精通(Mastery):先學習再行動,精通某件事對直覺有其必要。
.衝動與成癮(Impulses and Addiction):不要將衝動的欲望當成直覺洞見。
.低機率(Low Probability):避免用直覺去判斷機率。
.環境(Environment):只在熟悉且可預測的環境中運用直覺。
本書特點
.科學拆解直覺真相:揭開直覺背後的大腦運作機制,告訴你哪些感覺是直覺,哪些只是認知偏誤的假象。
.五大法則系統訓練:透過作者獨創的系統化方式,讓你學會在不同情境下判斷直覺的可靠度,強化決策信心。
.實用練習與日常應用:結合練習策略與案例分析,幫助你將理論轉化成生活中可實際運用的直覺力。
各界好評
這是一本傑出的指南,深入探討直覺的科學與藝術。皮爾森結合心理學的科學觀點與一連串精采故事,帶我們理解何時、為何該信賴直覺,並透過一套實用且令人難忘的法則,統整全書觀點。強力推薦!——亞當.奧特(Adam Alter),《欲罷不能》、《用心理學突破瓶頸》作者
本書以神經科學研究為基礎,提出對直覺的突破性見解。我特別欣賞書中對直覺的清晰定義,既鼓舞人心又充滿原創性,成功將原本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方法,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培養並善用直覺這項能力。——艾德.卡特莫爾(Ed Catmull),《創意電力公司》作者/皮克斯共同創辦人
皮爾森運用大量的實驗,來證明直覺運作的可行性,並提出了「SMILE」法則。對我而言,這些法則最彌足珍貴的,倒不是如何召喚直覺,而是什麼時候別用直覺。因為你以為的直覺,可能是帶你走向末路的錯覺。至於直覺到底能不能鍛鍊呢?答案是:可以!從今以後,在專業之外,又多了直覺這個得力助手,怎能不讓人興奮呢?——歐陽立中,暢銷作家/演說專家/「Life不下課」主持人
這本書令人眼睛一亮,揭開直覺的神祕面紗!作者結合神經科學與真實案例,清楚告訴我們,直覺不是難以捉摸的天啟,而是大腦在無意識中高速運算、調動經驗後的整合判斷。本書不僅是理論探討,更是一本實用的「大腦訓練手冊」,提供一套可行的框架,教導我們如何辨識、信賴並運用直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蔡宇哲,心理學博士/「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專業推薦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臨床心理師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演說專家/「Life不下課」主持人
蔡宇哲|心理學博士/「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教授/認知神經科學家/腦科學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導論】
直覺反應
使命宣言
五大直覺法則
【第1部】背景
1-1:直覺的力量
感受無意識
盲人為何能看見?
將信件投遞到隱形信箱
錯誤直覺
1-2:測量直覺
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情緒植入
測量直覺的實驗
【第2部】直覺的五大法則
2-1:自我覺察
愛與直覺的混淆
噪音會掩蓋直覺
焦慮與憂鬱
如何判斷自己的情緒狀態?
2-2:精通
好萊塢的學習魔法
錯誤的一萬小時練習
巴夫洛夫的狗
精通到什麼程度才能靠直覺?
時機為何如此重要?
如何提升直覺學習的效果?
如何知道自己已經是大師?
2-3:衝動與成癮
本能不是直覺
非直覺飲食
渴望、成癮與直覺
故障的直覺指南針
2-4:低機率
讓人憤怒的遊戲節目
害怕鯊魚並非直覺
如何每次都選到獲勝的馬匹?
2-5:環境
飛機上的博爾特
何時應該在水下學習?
在不確定的世界中運用直覺
直覺中的偏見
【第3部】練習直覺
日常練習
運用直覺的最佳時機
有些人天生就善用直覺
直覺與人工智慧
下一步該怎麼做?
謝辭
最神祕的武器「直覺」,終於解密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演說專家/「Life不下課」主持人
這世界有三大難解的謎。第一,自助餐阿姨的算法;第二,百元理髮的成果;第三,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直覺。
前兩個風險倒還好,頂多就是自助餐買貴了點,頭髮被剪得醜了點。但是,直覺不一樣,要是沒分清楚直覺和亂猜,該用直覺時你亂猜,輕則錯失機會,重則丟掉性命。
一直以來,我對「直覺」充滿好奇,感覺它在我面前若隱若現,可又無法捉摸。像是寫作,有時遇到某件事,直覺告訴我,這件事寫下來文章會爆,於是我順從直覺,還真的寫紅不少文章;但有時候我以為有意思的題材,結果寫出來反應平淡。到底是直覺,還是錯覺,我想弄個清楚。
直到讀了《直覺鍛鍊》,直覺的神祕面紗,才終於揭開。作者皮爾森是認知神經科學教授,針對「直覺」做了長達十年的研究。但你放心,在讀這本書時,你不會覺得像讀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倒是像在看科幻影集「X檔案」,驚呼不可思議!像是飛行員傑森,在一次日常特技訓練時,直覺不對勁,早在領航員提醒前,本能的拉升飛機,躲過死劫,但領航員就沒那麼幸運了。再像是登山家喬恩,在一次和隊員挑戰攻頂時,胃部有種沉甸甸的不安感,他隨即果斷下山,過沒多久,積雪從山坡滑落,奪走兩位隊員的性命。直覺讓他們提前嗅到危機,躲過死神的鐮刀。那麼,這樣的直覺從何而來呢?
這正是全書有意思的地方。皮爾森運用大量的實驗,來證明直覺運作的可行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茉莉的視覺形狀失認症患者,任何東西在她面前都模糊一片。研究團隊設置了一個旋轉的信箱,請她先用看的,判斷信箱口的位置,但結果跟用猜的差不多。可當研究團隊請茉莉把信投進信箱,有趣的事出現了,她竟能精準無誤把信投進去。這證明了什麼?研究顯示了視覺系統和運動系統,可能依賴完全不同的資訊。
講到這邊,直覺的本質也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利用大腦固有的連結方式,讓無意識資訊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為了讓你更能準確運用直覺,皮爾森提出了「SMILE」法則。對我而言,這些法則最彌足珍貴的,倒不是如何召喚直覺,而是什麼時候別用直覺。這很重要,因為人都會有「過度自信偏誤」,高估自己的能力,還拿直覺為自己的判斷背書。所以皮爾森直接告訴你,想用直覺是你的自由,但在以下這些時候別用。像是:情緒激動、腎上腺素飆升、容易上癮的領域、涉及機率判斷。因為你以為的直覺,在這些時候可能是帶你走向末路的錯覺。
至於直覺到底能不能鍛鍊呢?答案是:可以!皮爾森設計了一份直覺運作八階段表格放在書中,讓你可以日常練習。從今以後,在你的專業之外,又多了直覺這個得力助手,怎能不讓人興奮呢?
心理學家與神經學家,澳洲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心理學系創新與創業中心領導人、未來心智實驗室(Future Minds Lab)主任。原於新南威爾斯大學美術學院主修藝術和電影,後轉為研究人類意識的科學奧祕,以及大腦的複雜性。其開創性研究讓我們對人類的直覺和想像力有了新的認識,是相當多產的演說家與作家,為多本書籍出版付出貢獻,並且發表大量期刊文章。
個人網站:profjoelpearson.com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於出版社、雜誌社、網路媒體,目前專職翻譯。譯作包括《原始碼:成為比爾.蓋茲》、《馬斯克傳》、《AI霸主》等。
2025/09/25
BBP50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1.4cm
黑白
9786264174923
224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