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你是否也曾經困惑過,自己心中突然冒出的感覺,究竟是「直覺」,還是「錯覺」?暢銷作家歐陽立中在《直覺鍛鍊》推薦序中,帶領讀者走進直覺的世界,分享它如何在危急時刻拯救生命,也提醒我們在情緒高漲或高風險領域,直覺可能會誤導判斷。
文 /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演說專家/「Life不下課」主持人
這世界有三大難解的謎。第一,自助餐阿姨的算法;第二,百元理髮的成果;第三,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直覺。
前兩個風險倒還好,頂多就是自助餐買貴了點,頭髮被剪得醜了點。但是,直覺不一樣,要是沒分清楚直覺和亂猜,該用直覺時你亂猜,輕則錯失機會,重則丟掉性命。
一直以來,我對「直覺」充滿好奇,感覺它在我面前若隱若現,可又無法捉摸。像是寫作,有時遇到某件事,直覺告訴我,這件事寫下來文章會爆,於是我順從直覺,還真的寫紅不少文章;但有時候我以為有意思的題材,結果寫出來反應平淡。到底是直覺,還是錯覺,我想弄個清楚。
直到讀了《直覺鍛鍊》,直覺的神祕面紗,才終於揭開。作者皮爾森是認知神經科學教授,針對「直覺」做了長達十年的研究。但你放心,在讀這本書時,你不會覺得像讀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倒是像在看科幻影集「X檔案」,驚呼不可思議!像是飛行員傑森,在一次日常特技訓練時,直覺不對勁,早在領航員提醒前,本能的拉升飛機,躲過死劫,但領航員就沒那麼幸運了。再像是登山家喬恩,在一次和隊員挑戰攻頂時,胃部有種沉甸甸的不安感,他隨即果斷下山,過沒多久,積雪從山坡滑落,奪走兩位隊員的性命。直覺讓他們提前嗅到危機,躲過死神的鐮刀。那麼,這樣的直覺從何而來呢?
這正是全書有意思的地方。皮爾森運用大量的實驗,來證明直覺運作的可行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茉莉的視覺形狀失認症患者,任何東西在她面前都模糊一片。研究團隊設置了一個旋轉的信箱,請她先用看的,判斷信箱口的位置,但結果跟用猜的差不多。可當研究團隊請茉莉把信投進信箱,有趣的事出現了,她竟能精準無誤把信投進去。這證明了什麼?研究顯示了視覺系統和運動系統,可能依賴完全不同的資訊。
講到這邊,直覺的本質也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利用大腦固有的連結方式,讓無意識資訊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為了讓你更能準確運用直覺,皮爾森提出了「SMILE」法則。對我而言,這些法則最彌足珍貴的,倒不是如何召喚直覺,而是什麼時候別用直覺。這很重要,因為人都會有「過度自信偏誤」,高估自己的能力,還拿直覺為自己的判斷背書。所以皮爾森直接告訴你,想用直覺是你的自由,但在以下這些時候別用。像是:情緒激動、腎上腺素飆升、容易上癮的領域、涉及機率判斷。因為你以為的直覺,在這些時候可能是帶你走向末路的錯覺。
至於直覺到底能不能鍛鍊呢?答案是:可以!皮爾森設計了一份直覺運作八階段表格放在書中,讓你可以日常練習。從今以後,在你的專業之外,又多了直覺這個得力助手,怎能不讓人興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