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大數據:隱私篇
優惠價
85
$306
優惠價
75
$270

大數據:隱私篇

數位時代,「刪去」是必要的美德

Delete

書籍介紹

《大數據:隱私篇》是麥爾荀伯格的《大數據》系列作品。
大數據權威麥爾荀伯格從幾樁「網路上不經意的留言,卻變成人生污點」的案例,
談起隱私權,並衍生出一個疑問:
​巨細靡遺的數位紀錄和記憶,真的是好事嗎?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麥爾荀伯格回顧了人類的紀錄簡史,
從大腦(內部記憶)、以迄於倚重數位科技(外部記憶)的歷程,
結果就是:世界追求的就是「記得」,「遺忘」成了被遺忘的選項。
這種「完美的記憶」會引發寒蟬效應,改變我們的言談舉止。
如果我們都得擔心,關於自己的資訊可能活得比自己更久,
我們還敢不敢談八卦、聊經驗、批評政治?還是會開始自我審查?
難道我們只要在網路上公開資訊,就活該從此失去對這些資訊的控制權?
難道我們不能決定網路應該在何時「遺忘」這些資訊?
難道我們真想要一個「因為再也沒有遺忘、也就再也沒有寬恕」的未來?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更應該記得:
如何忘記一些不必記憶或不該記憶的事,是一項美德。

誌謝

第1章 無法從記憶抹去的「醉海盜」
第2章 歷史上,我們一直追求「記得」
第3章 為何我們不再遺忘?
第4章 權力和時間:拉大資訊貧富差距
第5章 六種對策:個人的、法律的、科技的
第6章 重新遺忘:運用「到期日」機制
第7章 數位時代,「刪去」是必要的美德

平裝版 後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麥爾荀伯格值得讚揚!《大數據:隱私篇》值得閱讀!
這本書令我們覺醒:我們到底創造了什麼樣的永恆,
以及我們忘記了這些無盡的積累,可能預示了什麼意義。

——杜奎德(Paul Duguid),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學家與社會理論學家


麥爾荀伯格運用當代心理學理論的豐富內涵,
探討了資訊科技如何影響我們對於世界和他人的詮釋。

——《自然》期刊


《大數據:隱私篇》針對巨量資料的負面後果,
提出種種層次的探討與應對之道。
這也為文學作品,提供了令人深思的新素材。

——《金融時報》


對於相關問題的討論,你找不到比這本書更有價值的資料了。

——《科學》期刊


針對數位檔案「無法遺忘」的問題,
麥爾荀伯格已擬出有趣的解決方案,這不應該遭到遺忘。

——《新科學家》雜誌


真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

——《連線》雜誌

麥爾荀伯格 作者

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並擔任微軟、世界經濟論壇等大公司和組織的顧問,是大數據(巨量資料)領域公認的權威,寫過上百篇專論、以及九本書,其中《大數據:隱私篇》一書獲得2010年 Marshall McLuhan 傑出著作獎、以及 Don K. Price 科技政策最佳書獎。


林俊宏 譯者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人類文明》、《大數據》、《大數據資本主義》、《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等書。


2015/07/23

BCS168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7610

304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