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愛因斯坦在世時是最著名的科學家,晚年在美國時,儘管他大名鼎鼎,卻總是獨自步行,或偶爾與一位老友結伴同行。雖然他在公共場合備受熱情款待,而且仍不時受邀參加正式晚宴、甚至電影首映(好萊塢明星在他身邊合照特別興奮),但埋頭苦幹的科學家和他不太打交道,他們多年來都是這樣。愛因斯坦的同儕視他為過氣名人。連他的許多知己好友,也不再把他的想法當一回事。
近代最偉大的人物,怎麼會落得如此孤獨的下場?
他是世紀天才,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但他畢竟也是人,有人性弱點,這本書描述一個會犯錯的天才,細細描述天才如何達到巔峰,也描述他的錯誤如何開始,他又如何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映照我們要如何面對質疑、挑戰,何時應該獨排眾議,又何時應該妥協。
序曲
第一篇 絕世天才的出身
第一章 維多利亞時代的童年
第二章 成年之路
第三章 愛因斯坦奇蹟年
第四章 才剛開始而已
第二篇 「一生中最快樂的念頭」
插曲之一 超越自己的維度
第五章 突發奇想
第六章 細細思索
第七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八章 最偉大的概念
第三篇 榮耀
第九章 這到底是對還是錯?
第十章 日全食
插曲之二 聲名大噪的原因
第十一章 發現第一個錯誤
第四篇 天機妙算
第十二章 在計算與觀測間心力交瘁
插曲之三 麥哲倫星雲
第十三章 天文學家的證實
第十四章 終於心安
第五篇 最嚴重的錯誤
第十五章 量子力學的誕生
第十六章 近代的不確定性
第十七章 與波耳之爭
插曲之四 音樂與必然性
第六篇 最後一幕
第十八章 流離失所
第十九章 普林斯頓獨行俠
第二十章 結局
終曲
致謝
附錄
序曲
1953年,普林斯頓。
遊客通常會待在默瑟街白牆屋對面的人行道上。不過,一看到老先生從大學校園慢慢步行回家,他們便難掩興奮之情;老先生總是穿著一襲長大衣,出了名的一頭亂髮上罩著黑色針織帽(如果紐澤西州的風那天特別強勁)。
膽子最大的遊客有時會過街走向老先生,訴說對他的仰慕,或請他簽名。大多數的人則是舌頭打結或敬畏得說不出話來,恭恭敬敬的保持距離。他們眼前的這位老先生,正是愛因斯坦;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竟然近在咫尺。他那睿智、布滿皺紋的面容,令人聯想到,他的洞察力已臻透澈,遠非世間凡人可及。
愛因斯坦在世時是最著名的科學家,儘管他大名鼎鼎,卻總是獨自步行,或偶爾與一位老友結伴同行。雖然他在公共場合備受熱情款待,而且仍不時受邀參加正式晚宴,甚至電影首映(好萊塢明星對能在他身邊合照特別興奮),但埋頭苦幹的科學家和他不太打交道,他們多年來都是這樣。
他們如此對待他,並不是因為他的年紀。偉大的丹麥物理學家波耳當時六十八歲,愛因斯坦七十四歲,但波耳還是很樂於接受新觀念,他在哥本哈根成立的研究所人才濟濟,年輕優秀的博士研究生最喜歡待在他身邊。然而,愛因斯坦被孤立於主流研究之外,已經幾十年了。高等研究院位於普林斯頓校園邊緣,有如禁地,在他發表演講的少數場合中,當然會有禮貌性的掌聲,但那是獻給「坐著輪椅上台的老兵」的同情掌聲。愛因斯坦的同儕視他為過氣名人。連他的許多知己好友,也不再把他的想法當一回事。
愛因斯坦感覺到了自己的孤立。他的家裡一度高朋滿座談笑風生,洋溢青春活力。但後來家裡變得靜悄悄的。他的第二任妻子——豐腴、愛嘮叨的愛爾莎,幾年前過世了,而他心愛的妹妹瑪雅也已離世。
妹妹的死,令愛因斯坦特別難受。在1880年代的慕尼黑,瑪雅和愛因斯坦一直都是彼此的兒時玩伴,兩人互相捉弄,用紙牌蓋城堡。她還記得,如果好不容易才蓋好的城堡被風吹倒,她哥哥會鍥而不舍的把它重新蓋起來。「我的技巧可能比不上其他科學家,」他喜歡這麼說,「但我像騾子一樣倔。」
愛因斯坦一直保留著他年輕時的執著,但他的健康已不比從前。在普林斯頓的家裡,他的主要房間在樓上,裡面有他的書和論文,隔著走廊的房間,本來是瑪雅的臥室。到了這把年紀,愛因斯坦爬樓梯只能慢慢的,且不時停下來喘口氣。但這或許算不了什麼。當他安坐在自己的書房裡,他便擁有全世界的時間。
他是近代最偉大的人物,怎麼會落得如此孤獨的下場?
驚人成就導致的人生挫敗
1915年,戰時柏林。
愛因斯坦剛創造出一道了不起的方程式——不是十年前(1905年)他那眾所周知的E=mc2,而是比它更強大的方程式: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式。它是有史以來最美妙的成就之一,和巴哈或莎士比亞的作品一樣偉大。愛因斯坦的1915年方程式只有兩個核心項,但它竟揭露了難以想像的空間與時間特性,解釋黑洞為何存在,說明宇宙如何開始、可能會如何結束,甚至為革命性的科技奠定基礎,例如GPS導航。愛因斯坦因為自己發現的理論而欣喜若狂。「我最大膽的夢想,如今已然成真,」那年,他寫信給他最要好的朋友。
但他的夢想不久便中斷了。兩年後,就在1917年,他發現有關宇宙形狀的天文證據,似乎和他的廣義相對論相牴觸。他無法解釋此矛盾,只好修改自己的方程式,額外加入一個項,破壞了它的簡潔性。
結果,妥協只是暫時的。若干年後,新的證據證實,他原始的絕妙概念才是正確的,於是愛因斯坦又恢復了原始的方程式。他稱這個暫時修改是「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因為這破壞了1915年簡潔的原始方程式之美。然而,即便這項修改是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大錯,然而最嚴重的錯誤還在後頭。
愛因斯坦認為,他過去的錯誤,錯在遵循那些不完善的實驗證據——他應該只管保持冷靜,總有一天,天文學家會明白他們弄錯了。但他從這次經驗得出另一個結論: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再也用不著遵循實驗證據。當批評他的人試圖提出證據,反駁他後來的理念,他一概置之不理,深信事實會再次證明他是對的。
這種反應雖是人之常情,卻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它對愛因斯坦接下來的嘗試造成愈來愈大的傷害,尤其是在蓬勃發展的超小尺度、量子力學方面的研究。諸如波耳等好友都懇求他講講道理。他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絕頂聰明可能再度改變世界,只要他願意接受新一代實驗學家不斷揭露的新發現,那些都是證據確鑿的。但愛因斯坦卻辦不到。
他私底下曾有幾番疑慮,但是都忍住了。他用1915年的理論揭開宇宙結構的奧祕,當時其他人都錯了,他才是對的。他不會再受誤導了。
正是這樣的堅定理念,使他孤立於新一代量子力學研究之外,使他的聲譽在嚴謹科學家之間蕩然無存;正是這樣的堅定理念,害得他在默瑟街的研究生涯孤獨至極。
到底是怎麼回事?天才如何達到巔峰、又如何走下坡?我們如何面對失敗、面對衰老?我們如何喪失信任的習慣、能不能失而復得?這些都是本書探討的主題。再者,本書也探討了愛因斯坦的概念本身(有對的,也有錯的),以及他如何一步一步得出這些概念。就這層意義上,本書可說是雙重傳記:這則故事敘述一位會犯錯的天才,這則故事也敘述他的錯誤——錯誤如何起始、滋長、令人深陷其中,甚至連愛因斯坦這麼睿智的人也無法自拔。
天才與傲慢,勝利與失敗,可說是密不可分的。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方程式,以及它背後的理論,或許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壯舉,卻也為他最驚人的失敗埋下種子。為了瞭解愛因斯坦在1915年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成就,為了瞭解他怎麼會出錯,有必要更進一步回顧過去——回顧愛因斯坦的早年歲月,回顧當時令他深深著迷的種種奧祕。
年度科學選書
——《Sunday Times》
2016年五大科學好書之一
——澳洲ABC新聞
我強力推薦你一定要買波戴尼這本《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這本書太棒了,觀點新奇、輕鬆好讀,並呈現了科學史上最精彩的人物群像。
——提姆.哈福特,《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在《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愛因斯坦是活生生的人,其他的書從來沒有做得這麼好,波戴尼太會講故事了。
——《科技時代》(Popular Science)
現在我們只記得愛因斯坦的早期成就,且一再複製他的瘋狂髮型還有伸出舌頭的影像,而《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超越了這些俗套,讓我們看見更人性的愛因斯坦,他有缺點,極端自負與孤獨,但仍然是世紀天才。
——澳洲ABC新聞
關於愛因斯坦,在教科書裡幾乎找不到這麼多歷史脈絡。
——《富比士》雜誌
寫出了天才如何失去科學界的支持。
——《星期日泰晤士報》
波戴尼在解釋複雜的物理學時,有超凡的能力。
——《泰晤士報》
《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顯現出人性錯誤在科學貢獻的陰影。
——《出版人周刊》
波戴尼為這聞名的天才,寫了容易瞭解的介紹。
——《Booklist》雜誌
這本世紀天才的傳記,深刻描述了當物理學主流遠離自己堅持的觀念時,這位天才如何面對。
——《科克斯書評》
他在牛津大學教書多年,寫了許多科普書,最著名的是《E=mc^2,一個著名方程式的傳記》,曾授權二十餘國,並由英國第四頻道拍成紀錄片。他對於能解釋宇宙現象的方程式非常著迷,因而深入研究愛因斯坦,寫了許多關於愛因斯坦,以及關於愛因斯坦科學研究的科普書,《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是最新的一本。
比爾.布來森曾說過,波戴尼可以把複雜的科學,講得無比精彩、容易吸收,而且有意思,沒有人比得上。
台南市人,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碩士(主修大氣環境),著有《台灣天氣變變變》(合著),譯有《看雲趣》、《觀念地球科學》(合譯)、《第六次大滅絕》、《如果這樣,會怎樣?》、《薩克斯自傳》、《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解密雙螺旋》等,曾獲第八屆、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翻譯類佳作。
除了大氣科學專長,也曾出版音樂專輯「看月娘」、「生活是一條歌」;創作兒童音樂專輯「春天佇陀位」、「幸福的孩子愛唱歌」、「最棒的就是你」等。曾獲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作詞人獎、入圍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2002年之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卻心繫台灣的一舉一動,自稱是「用母親的眼睛與關懷萬物的心,跨界地球大氣與原創音樂」的家庭主婦。
2017/07/28
BCS17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2719
320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