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這是一位母親的回憶錄,也是她寫給已逝女兒的情書。
張盈盈清晰刻劃出一位華裔年輕作家與歷史學者的熱情與自信,
甘於貧困並堅持書寫的理想性格,字裡行間流露出身為母親的疼惜與不捨。
★ 2012年美國亞太圖書協會文學獎
★ 2012年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最佳圖書
2004年11月9日是張盈盈最沉痛的一天。她的女兒張純如(《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作者)在加州公路旁邊舉槍自盡,結束短短的36年花樣人生,並遺下一名患輕微自閉症的幼子。過去七年裡,張盈盈寫下了23萬字的回憶錄,試圖分析女兒自殺的原因,以及喚醒人們對憂鬱病患者的關注。
作者張盈盈透過與女兒張純如的來往信件、演講稿和電郵,以及她平日交往甚密的朋友們口中,一點一滴回憶女兒的童年、求學、堅持記錄史實的辛苦調查過程、在美國文壇力爭上游、爭取出版的經過。張盈盈清晰刻劃出一位華裔年輕作家與歷史學者的熱情與自信,甘於貧困並堅持書寫的理想性格,字裡行間流露出身為母親的疼惜與不捨。
張盈盈表示,女兒死後初期,他們不斷自問「女兒為什麼自殺」,懊惱未能即時阻止這樁悲劇。當時的他們,並不了解什麼是憂鬱症,更不知道有關診斷和用藥之後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這幾年來,張盈盈爬梳女兒生前的字字句句,拼湊出女兒的病情,也慢慢療癒她的喪女傷痛。
前言
第一章 震驚
第二章出生
第三章兒時
第四章熱情初顯
第五章 中學生活
第六章 出類拔萃
第七章 初出茅廬
第八章 二十二歲,重新出發
第九章 年輕作家的奮鬥
第十章 改變一生的照片
第十一章 生育時鐘
第十二章 大突破
第十三章 排除萬難
第十四章 聲名大噪
第十五章 雲霄飛車般的生活
第十六章 研究在美華人
第十七章 懷孕生子與電影
第十八章 新書與新生兒
第十九章 崩潰
第二十章 英年早逝
後記
Jim Lehrer
PBS Newshour主持人
張純如是個英雄。她勇敢記述了不為人知的慘痛歷史,這本紀念她的回憶錄充滿包容與溫暖,優美動人,值得一讀。
《華爾街日報》
這本淒美的回憶錄記述了一位優秀的華裔女性如何發揮天賦,藉由努力、毅力與勇氣而揚名於世;本書是對她不凡一生的絕美致意。
蔡美兒Amy Chua
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著有《虎媽的戰歌》
這是過去十年來我讀過最震撼感人的作品,不忍釋卷熬夜讀完。本書記述一位秀異女性遺留給世人的動人研究,但同時也記錄了深厚感人的母女親情。張純如之死經過媒體大肆渲染,這本書還原了驚人的真相,也給我們許多重要的省思。
《舊金山紀事報》
張盈盈完全實踐了寫作的初衷:張純如不會被世人遺忘。
張盈盈女士於1940年出生於戰時陪都重慶,1949年因中國赤化,與雙親遷居台灣,196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隨後前往美國留學,1967年取得哈佛大學生化博士學位,並與哈佛物理學家張紹進共組家庭。 張盈盈於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隨後進入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微生物學系展開長達三十年的教學與研究生涯,發表論文散見各大科學期刊,包括《科學》、《生物化學期刊》、《細菌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退休後與夫婿定居加州聖荷西。 已故知名作家張純如(著有《被遺忘的大屠殺》)是張盈盈的長女。愛女過世後,張盈盈與夫婿致力於二戰時期亞洲史的維護與保存,並共同成立「張純如紀念基金」以紀念愛女挖掘史蹟守護真相的精神。 過去幾年來,張盈盈與張紹進獲得多間北美與中國機構的邀請,針對中日戰時歷史發表演講。
2012/10/31
BGBP004
天下文化
平裝
15x21cm
黑白
9789863200550
367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