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在美國暢銷,影響深遠。馬總統頒褒揚令給已故作者張純如,她的父母張紹進、張盈盈代表接受。
第一本以英文撰寫「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的已故作者張純如,獲馬英九總統頒發褒揚令,她的父母張紹進、張盈盈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張純如看了太多日軍殺人強暴檔案,身心壓力極大,她曾問女兒,「妳還要寫嗎?」張純如說,「當然要寫,我算什麼?我只是幫她們看檔案而已!」
張純如於一九九七年完成此書並獲獎無數,七年後舉槍自殺。母親張盈盈書寫「張純如: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追憶愛女。
張盈盈說,女兒就是太認真投入,身心產生極大壓力,晚上睡不著、作噩夢、大量掉髮。但女兒自殺絕非為此書,「她始終以此書為傲!」追索女兒最後人生,主因當時書寫二戰美軍在菲律賓的壓力,加上體力透支,又聽醫囑服了不適華人的過量鎮靜劑,「突然崩潰了」。
「每次想到她去世就好像又揭一次傷疤,血還在流。」張盈盈說,揭傷疤很痛,她仍寫書追憶女兒,原因是有人草率指張純如很早就有精神疾病,「我很生氣,完全不了解純如」,女兒最注重真理,竟被人誤解,「我一定要出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