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隨著環保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釐清企業與環保間備受爭議的關係也愈來愈必要。
本書收錄廣泛的資料,以最新的管理思維詮釋環保在企業領域的角色,並提供一個通盤的管理觀點,可以幫助企業人士擬出重要方針,以因應組織可能面臨的關鍵環保議題。
■通往自然資本主義之路
■將環境還諸大地
■在全球永續之下成長:與孟山都執行長羅伯.夏皮洛的訪談
■做環保不容易
■超越綠化思維:永續世界的策略
■綠色和競爭力:結束僵局
■回收利潤:綠色產業的前哨
■一個環保僵局的案例
26歲任教於哈佛商學院,為該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波特專精於競爭策略,自1980年起陸續出版了《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y)、《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競爭論》(On competition)等書(以上各書中文版均由天下文化出版),被譽為當代經營策略大師,他所提出的競爭策略理論更是商學院的必修課程。波特曾於美國雷根總統任內被延攬為白宮「產業競爭力委員會」(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委員,同時也是世界各國政府與企業爭相諮詢的知名顧問。波特十餘年前開始研究健康照護。
波特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航空工程系,取得哈佛商學院的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並且榮獲貝克學者獎(George F. Baker Scholar),進而取得哈佛大學的商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獲有無數獎項和殊榮,包括全國商業經濟學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sts)的亞當斯密獎(Adam Smith Award)、許多國家的全國性榮譽勳章,以及管理學院(Academy of Management)的學術性管理貢獻最高榮譽。
洛磯山研究機構(Rocky Mountain Institute)的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該機構為一獨立、非營利性能源政策中心。
拉文士目前的研究重心在如何將汽車、不動產、電力、水、半導體及其他製造部門,轉為先進的能源生產力。
他獲得許多國際的認同與獎項,並在《華爾街日報》的百年專題中,被評為一九九○年代二十八位最能改變商業方向的人士之一。
拉文士曾於二○○○年八月受邀訪台,並就能源問題發表演說與拜會相關政府首長,他並讚揚台灣廢核四的決定。
落磯山研究機構的共同執行長,也是加州律師協會的聯合創辦人及會員,並在樹人(Tree People)的加州保育計畫中擔任副總監。她曾是達摩司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亨利路斯(Henry R. Luce)客座教授,並在其他大學擔任教職。她與艾默.拉文士共同得過多個獎項。她密集地在世界各處演講,並擔任企業及社區顧問,也有多本著作。
霍肯是個不墨守成規的創業家,企業紓困專家兼作家。 他為了養好自己的身體,開了家健康食品店──艾爾溫(Erewhon)食品公司,卻因而成為美國健康食品業的先驅;也因對園藝的喜愛及有感於缺乏好工具,而創辦了全美知名的史密斯與霍肯園藝工具郵購公司(Smith & Hawken Co.),被引為成功的創業典範。
霍肯對於小企業如何從生活中汲取創業的靈感,穩扎穩打的經營成功的事業,有其獨到的見解與做法,因此寫成「實現創業的夢想」。
本書在美國出版後,備受矚目,霍肯更現身說法,以本書為藍本,主持了十七集的美國公共電視節目,暢談創業心得。
「實現創業的夢想」迄今在美國銷售五十餘萬卌,並翻譯成六種語言,八種版本,行銷於英國、加拿大、前蘇聯、義大利、日本、韓國、香港等地。
哈佛商學院副教授,他主要研究環境法規與組織策略的關係、管理自然資源之公私立機構的行為,以及環保經濟。他發表過一些專案、文章及著作,包括與瑞奇.菲特(Richard H.K. Vietor)和著的《商業管理與自然環境》(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以及他自己最新出版的《降臨地球》(Down to Earth)一書。
曾是世界知名的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合夥人,後擔任《哈佛商業評論》的策略類編輯,並曾榮獲麥肯錫獎。在獲得哈佛商學院MBA學位之前,她是密西根大學的英文博士,並曾擔任大學人文學科的教授。著有《管理是什麼》。
身兼摩根史坦利添惠(MSDW)與摩根史坦利添惠投資公司(MSDWVP, Inc.)的副總裁。在這之前,他在Bachow & Associates與德賽資本管理公司(Desai Capital Management)研究電訊通信、科技與環保產業,並擔任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顧問。
除了在摩根史坦利添惠投資公司工作,他同時是歐斯佩系統公司商業發展部(Osprey Systems, Inc.)及整體網路處理公司(Total Network Solutions, Inc.)的總監。
核心資源(CoreResources)的聯合創辦人及執行合夥人,該機構主要對新成立有潛力且具財務競爭力及擁有高水準環保科技的企業,提供管理支援及環保服務。他同時也是麥肯錫公司環保執行部(McKinsey & Company's Environmental Practice)的聯合創辦人,在此部門,懷特海德與許多公司合作,共同確認並掌握環保發展機會。除了環境方面的工作之外,他有將近十五年的行銷、策略及營運研究的經驗,並致力於總裁環境品質委員會(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與公家及私人組織的合作。
在麥肯錫公司工作之前,懷特海德在倫敦國立西敏銀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工作,並在巴西亞馬遜擔任研究薩伊侏儒的人類學者,及節約能源聯盟(Alliance to Save Energy)的政策分析師。他目前也是激進基金會環境顧問委員會(Progressive Foundation)的主席,及克里夫蘭食物銀行(Cleveland FoodBank)的副總裁。
北卡羅來納大學卡南佛來格勒商學院(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s KenanFlagler Business School)策略管理的副教授。在此之前,他在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商學院教授組織策略,並擔任密西根企業環境管理計畫(Michigan's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的發起指導人。哈特副教受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策略、創新和變革,尤其是企業的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內涵與競爭策略。他曾發表過四十多篇論文,並撰寫或編輯過四本書。
瑞士聖葛倫經濟研究院(St. Gallen Graduate School of Economics)下國際管理研究所的副教授。他的研究和諮詢重點在國際和區域競爭與競爭力上,以及國際管理議題方面。他著有《德國競爭力》(Deutsche Wettbewerbsvorteile)一書,同時也在許多專業刊物上單獨或與他人合作發表論文。
擔任費城「固體廢棄物研究中心」(Center for Solid Waste Research)的研究總監,擁有十七年為政府、機構和企業團體規劃能源及環保議題的經驗。畢德曾在數個期刊上發表過環境經濟、科技管理以及社區發展方面的文章和社論,包括在《哈佛商業評論》、《費城探究者》(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今日回收》(Recycling Today)、《費城商業雜誌》(Philadelphia Business Journal)、《生命週期》(BioCycle)以及《資源回收》(Resource Recycling)。畢德先生是JG出版社(JG Press)所發行之《商業上》(In Business)的投稿編輯。可透過電子郵件和他聯繫:Jango@aol.com。
國際爭議審議協會(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Associates, IDR)的創立總監,該協會為一非營利組織,主要業務是協助組織增強做決策、避免衝突及解決爭端的能力。目前進行的計畫包含廣泛的活動,從與哈佛商學院合作在網路上聯合環保商業組織,到將以色列、賽浦路斯及北愛爾蘭的年輕領袖集合起來,共同致力於地區環保。
在IDR之前,史登擔任全國爭議審議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Dispute Resolution)的計畫總監,在該機構內首創國際環保計畫,並協助建立該組織在財務上自給自足的機制。
史登曾經在摩瑞森與福斯特(Morrison and Foerster)法務公司執業,專攻環保法律,並為在印尼營運的多國公司擔任環保法規方面的顧問,也曾在印尼大學法學院(University of Indonesia Law School)教授環境爭議的解決課程。史登曾在《哈佛商業評論》、《哈佛國際法期刊》(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和《環境風險》(Environmental Risk,Euromoney出版)中發表論文,目前正著手寫作環境合作方面的著作。
2001/12/30
BHB19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946-9
237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