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喋喋是多語的,喃喃是小聲的說話。
男女之間好似有許多話要說想說,於是卿卿我我、輕聲低語;
喋喋喃喃,是戀人間最美麗的情話。
年近三十的小栞,獨自在充滿老街風情的東京谷中區經營古董和服店,因而邂逅了來店裡尋找新春茶會所需和服的客人,木下春一郎。原本不相熟的兩人,在偶然的機緣下,一起分享美味的食物、一同賞花。在滿開的櫻花樹下,愛情安靜而溫柔地到來......
這看似不是一部飲食小說,但其實有趣的是:從頭到尾,每一個人物的出場或退場,幾乎都伴著食物來去。大量的美食、大量的對話,他們之間的感情就在一張張餐桌上,一次次相對而食的飯局中,彼此推敲著、咀嚼著,到最後緩緩品味出一種自己也未曾預料到的,愛的滋味。
──作家 張維中
小川糸的小說特別適合在靜謐的深夜裡閱讀。不是為了急著想知道情節發展而追讀,而是隨興的慢讀。一種如同在她筆下故事主人翁的生活觀:對於未來有所期待,卻又不強迫探知的隨緣心態。
小川糸的每一本作品,都以文字展現了出飲食的絕妙,以及,人和食物之間的情感關係。在《蝸牛食堂》和《趁熱品嚐》中,食物被推在前線,故事則是繞著食物而開展。不過,在《喋喋喃喃》這部小說裡,小川糸刻意讓食物退到後方。她不直接寫料理,而是把食物若無其事地穿插在故事之間。
這樣看似不是一部飲食小說了。但其實有趣的是,從頭到尾,每一個人物的出場或退場,幾乎都伴著食物來去。女主角小栞和男主角春一郎的見面,占了最多數的便是找餐廳或吃飯的場景。大量的美食、大量的對話,他們之間的感情就在一張張餐桌上,一次次相對而食的飯局中,彼此推敲著、咀嚼著,到最後緩緩品味出一種自己也未曾預料到的,愛的滋味。
同時,背負著過往家族傷痕記憶的橫山栞三姊妹,彷彿也在共食一條瑞士卷的過程裡,走向新生與和解。喜怒哀樂有如螺旋般,一圈又一圈的緊緊纏繞在一起。明白了原來誰的家族,都像是一條瑞士卷,端看你選擇要漂亮地卷著它入口,或者拆散分食。
我特別喜歡小川糸用食物來譬喻觸感。例如她描寫男主角春一郎的手掌,在小說的前半部描述為「像是蛋包飯一樣柔軟溫暖」;後半部則以「像剛搗好的麻糬般鬆軟」來形容。原本只是觸覺,但一提升到味覺的層次,留在腦海中的記憶也就不同。那些可以入肚的譬喻,就代表著對方的一切,已經能夠與自己合為一體。
《喋喋喃喃》將故事舞臺設在日暮里的谷中,那裡恰好是我很喜歡的舊城下町。每次去那裡散步時,便會特地繞去谷中靈園走走。明明是墓園,卻一點也沒有陰森的氣氛。每到春天,癲狂綻放的櫻花,短暫卻旺盛的生命力,與墓碑下長眠的死者恍如呼應。那一刻,生與死不是對立的,從來就是同時存在。我想,這也就是女主角之所以離不開谷中的原因之一。谷中讓她「有被守護的感覺」,訓練著她有一天終能面對至親死生的困境。
「每次都覺得這樣會吃撐吧,但最後總是剛剛好。」闔上這本小說,我最先回想起的是書裡的這句話。
小栞一路走來的人生,不算是幸運的,但最後總能走出恰當的局面,那當然是取決於她看事情的角度了。這種「微妙的適度搭配」食材份量的能力,多麼令人羨慕。不餓也不撐,普通的滿足,就是最好的。倘若離開了餐桌也能明白其真諦,那麼或許幸福就近了。
本文登載於2013/1/26(六)《聯合報副刊》
2008年出版的小說《蝸牛食堂》(時報出版)改編為電影後熱賣,分別於2011年獲得義大利PREMIO BANCARELLA文學獎(義大利書報亭獎),2013年獲得法國Grand Prix Eugénie Brazier小說獎(布拉吉爾女性烹飪傳統大獎)。
另著有《喋喋喃喃》(天下文化)、《家譜》、《緞帶》(暫譯,POPLAR文庫)、《七色彩虹》(暫譯,集英社)、《在馬戲團的夜晚》(暫譯,新潮社)與改編為連續劇的《山茶花文具店》(圓神)、《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時報出版)等書。
曾任中國時報編譯、東吳大學日文系講師,譯有《失樂園》、《佐賀的超級阿嬤》等一百多部日本文學作品。
2013/01/29
BLH10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3201083
300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