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阿基米德幹了什麼好事!
優惠價
85
$196

阿基米德幹了什麼好事!

Archimedes
書籍介紹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三大數學家之一,並與高斯、牛頓並列,給譽為有史以來的三大數學家。而他最為現今一般人熟悉的貢獻,是在浮體、槓桿定律這些力學方面的成就,至於阿基米德有哪些數學上的貢獻,這個問題,恐怕連數學家都不見得能確切回答出來。

在這本書裡,斯坦教授就要講述阿基米德的各種數學成就,從幾何級數和、拋物線及螺線的面積, 到圓周率π的近似值,以及球體的體積與表面積,並且也詳細介紹了他的力學方法、重心理論,與浮體平衡的研究。透過這本書,你將目睹阿基米德高超的數學論證,感受他慎密的邏輯思維。

誌 謝
引 言 
第1章 傳奇的一生?
第2章 槓桿定律
第3章 重心
第4章 重要手稿現身
第5章 力學方法
第6章 兩個級數
第7章 拋物線
第8章 浮體
第9章 螺線
第10章 球體
第11章 π的估計值

附錄A 仿射映射與拋物線
附錄B 特例:浮起的拋物面
附錄C 記數法
附錄D 延伸閱讀

斯坦 

我們常聽說阿基米德是自古以來三大數學家之一,可是當有人問到:「他做了些什麼事?」這時大多數人就不甚了了,回答得不那麼確定:「他是不是求出了球體的表面積?」或者說:「我猜他發現了π吧。」又或者:「是不是從浴缸裡裸奔出來,大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過去我也一樣,未曾注意這個問題,一直到我講授微積分史的時候,才注意到阿基米德的許多成就。每次我重開這門課,用來討論他的時間就愈來愈多,到了第五次開課時,總共二十堂課中竟用了七堂,來敘述阿基米德的研究,雖然這樣不幸導致我討論牛頓及萊布尼茲的時間過於短促。

阿基米德所有留傳至今的著作,都有希斯(T. L. Heath)和狄克思特修斯(E. J. Dijksterhuis)二人所譯的英文譯本,但是他們的譯文並不易懂。希斯的譯本太過遵循阿基米德的推理了,使讀者幾乎必須如古代希臘數學家那般思考才行;狄克思特修斯的版本比較新,但採用一種特別、甚至於陌生的記號。反正兩者皆難以讓人親近,讀者恐怕都要變成正格的歷史學家,才讀得懂。

我寫作這本小冊子,目的是要讓數學界的大忙人,包括學過拋物線方程式的人在內,有機會接觸阿基米德在數學方面幾個(我所認為)最重要的發現。我希望高中及大學教師讀過本書之後,可以把阿基米德邀請到他們的課堂裡,使講課內容更加豐富,並能擴大學生的歷史觀。至於書中的習題,只是給比較欠缺教學經驗的老師做為導引之用,若是略過不做,也不至於影響閱讀連貫性。

阿基米德懂得的圓錐曲線幾何,遠比我們今天所學的要多得多,而他也用到了這些幾何,因此就引發一點講解上的疑問:我應該在書中涵蓋多少這方面的幾何學?因為其中有些是採自歐幾里得一部已失傳的著作,如果要完全涵蓋,這本書的篇幅將比我原先設想的增加出許多,而在一大堆幾何定理中,阿基米德的重大發現勢必無法凸顯。

實際上,我們所需的全部幾何學,都能夠藉由平面上的仿射映射而獲得,我於附錄A中會介紹這些映射的理論,並將它們應用到拋物線上。誠然,阿基米德並不知道有仿射映射這東西,但是有一個現代形式的證明總比沒有好;此外,平面映射在學校教材中時常出現,所以在這裡舉一些應用上的例子來展示它們的能力,也是合理的。

每當討論一個題材時,我都會問問自己:「這個論述的核心是什麼樣的數學?是哪一種永恆的寶石,能夠超越一代又一代的噱頭與時尚?」在本書中,我所要呈現的正是這些核心數學,我的寫法是要讓最忙碌的讀者都能很容易的瞭解、欣賞其中的推演。我無意於逐字逐句的引用阿基米德的論點,或重複他的解說。(想要回溯原著的讀者,可以參閱希斯和狄克思特修斯的譯本,但是要記得,那些書也是以更早的譯文為基礎,經過若干世紀之後,可能已經由一代代的編輯者滲入許多自己的見解了。)

我不試圖涵蓋阿基米德曾探討的每一個題目,例如,我省略了他僅用1063顆罌粟花籽(後來用沙粒)就可以「填滿全宇宙」的計算過程。(他說過:「葛蘭國王,有些人認為沙粒的數目是無窮的。」)但是我的確將他大部分的研究都包括進來了,足夠證明他乃是實至名歸。

後面各章所敘述的精采成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論浮體的平衡》,阿基米德在這部作品中發展出浮體在水中的穩定性的理論,是造船技術的基礎。(現代造船工程課本的開頭幾章,就有幾個類似阿基米德二千二百多年前所繪製的圖。)我希望讀者都能和我一樣,對阿基米德竟能在二十二個世紀以前、用十分有限的工具做出那麼多的成果,感到震撼與不可思議。

(本文為作者序, 斯坦為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斯坦 作者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數學教授,該校傑出教學獎得主之一,並曾獲得美國數學學會頒發的福特獎(Lester R. Ford Prize),以表彰他在闡揚數學知識方面的貢獻;此外也因為《Algebra and Tiling》這本書,獲頒貝肯巴赫書獎(Beckenbach Book Prize)。 斯坦的主要興趣在代數、組合數學及教學法,另著有《幹嘛學數學?》(天下文化出版)以及為中學生所寫的數學普及書系。


陳可崗 譯者

生於廣州,成長於台灣最艱困時期,曾就讀海軍官校,台大物理系畢業,美國普度大學物理博士,主修實驗固態物理。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後移居美國,任職電子工程師。

工餘及退休後,輒常撰寫科學新知投刊於海外華文報紙,有〈量子電腦的發展〉、〈火星上生物之謎〉、〈大陸生態環境破壞的事實〉。
譯作有《十月的天空》、《觀念物理4:聲學‧光學》、《觀念物理5:電磁學‧核物理》、《牛頓(上)-最後的巫師》、《牛頓(下)-科學第一人》、《數學妖法》、《阿基米德幹了什麼好事!》、《質數魔力(上)-橫跨兩世紀的狂熱》、《質數魔力(下)-百萬美元大挑戰》、《居禮們:一個傳奇的家族》、《時光旅人》(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2004/06/30

BWS06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cm x 20.5cm

黑白

9864173197

221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