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為什麼我一搔你癢,你就笑?
我搔自己的癢,卻笑不出來?
如果記憶力可以像端酒的女服務生一樣強,
一次記得客人點的15種飲料,那該有多好!
心理學家讓正常人假扮精神病患,
他們很容易就混進精神病院,可是想出院時該怎麼辦?
我們是否可以設計出從無中生有、變出能源的機器,
從此再也不必擔心能源危機?
科學可不只是對那種會得諾貝爾獎的問題有興趣,對於我們每天會做的事情、會看到的現象、會聽到的想法,也有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在加拿大Discovery頻道主持科學節目的應大師,把這些稱為非主流科學,而且他用生動的故事來解說,讓我們在恍然大悟之餘,獲得更多的驚奇。
序:這真是太驚奇了
第1部 都是腦子做的好事
1. 我實在忍不住想笑
2. 假扮精神病患
3. 端酒女郎的腦中乾坤
4. 眼見為憑?
第2部 這些生物真奇怪
5. 哪隻鳥兒先開始偷喝牛奶?
6. 飛蛾為什麼撲火?
7. 蟲吃蟲,長記憶?
8. 我們的祖先是水猿嗎?
9. 團團轉的植物
第3部 正在自然界上演的戰爭
10. 蟻獅王傳奇
11. 讓別的鳥兒來孵蛋
12. 吃細菌的病毒
13. 基因與疾病的交易
第4部 那些東西行不行?
14. 皇家研究院的高爾夫時間
15. 永動機之夢
16. 電梯向上到太空
第5部 科學為歷史翻案
17. 阿基米德的火鏡燒船傳說
18. 聖女貞德的大腦究竟怎麼了?
19. 比哥倫布更早發現美洲的文蘭地圖
20. 她們中了巫術,還是迷幻藥發作?
21. 見到月球裂開的修道士
誌謝
延伸閱讀
這真是太驚奇了
應格朗
本書內容選自我特別喜愛的科學故事。有些已經在我的檔案中保存多年,等著看有沒有機會發揮用途。另一些則是新的。所選的文章類別繁多,不過裡面也有若干貫穿前後的思緒。
其中一項是,這些故事都大幅偏離科學的主流;投入這類課題的科學家,不大可能前往斯德哥爾摩去領取諾貝爾獎。這可不表示內容就是在講述「壞科學」──不是的。這些主題也不屬於幽浮、大腳雪人一類的邊緣科學,那是偏執觀點和意識型態踐踏理智的領域。我選出的這些故事,多半是取材自科學的「邊陲」,屬於研究人員不熟悉的範疇,也是實務科學提出嚴苛挑戰的領域。深入邊陲的研究人員並不分離基因;他們設法瞭解為什麼有這些基因。他們努力解讀很久以前的想法和行為。他們偶爾還設法解答主流科學毫不重視的最簡單的問題,好比蛾類為什麼會受光吸引。
決心投入這類研究的科學家,通常都能揭穿更多科學研究主觀的一面,遠超過我們一般所見。想像力跳躍、嚴重偏見、排斥異議、嚴苛批判──全都是科學的一部分,不過,在我挑選的故事當中,這些卻都帶了鮮明色彩,一點也不晦暗。
這些故事還有第二項共通主題,那就是結局始終沒有完成。要想解釋世上的古怪、奇妙現象,就是一種無止境的過程:每次重新仔細端詳,都會帶來驚奇。就是如此,這些情節才趣味十足,也因此才特別讓我喜愛。
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這回事
應格朗
這本書的大前提就是:「事情一定不只是這樣。」這裡所指的「事情」,是無數個經過你身邊,但沒有引起你特別注意的事情。我們的生活裡充滿了「想當然耳」與「司空見慣」的事情,很多事情我們根本就毫無所覺,完全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其實只要我們稍加注意、略為探究,就會發現其實它們是很有趣、很迷人的。這就是日常生活裡的科學。
當然,「科學」這個字眼在這裡或許並不適當。因為它會讓人認為,接下來的就是相關的解釋或說明。這種錯誤的期待,至少有部分是源自於學校的科學教育。其實,實驗室裡不是真的進行「實驗」,科學課本裡一定會說明「事情的真相」。學校裡所教的科學和真實世界裡的科學,是大不相同的。在真實的世界裡,很多事情都沒有標準的答案。如果你想在本書裡找尋這種答案,我很抱歉可能會令各位失望。但如果你想得到的是對科學神祕面紗的深入瞭解,那就請繼續看下去。
科學會讓你暫停下來,想想那些你通常會忽略的事情,探究它表面之下的原因。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當然是有好處啦。如果一個人整天匆匆忙忙,像《愛麗絲漫遊奇境》裡那隻兔子一樣,給日常瑣事追得喘不過氣來,忙得無法思考,那日子還有什麼意思呢?如果經常能夠稍微停下來,放鬆心情緩一緩,想些好玩的事,至少有兩個明顯的好處:暫時放下忙碌得可笑的生活,有益身心。其次,你有時會很好笑的發現,自己對眼前的事物居然如此無知。因此,你們可以把這本書看做是「心理勵志」的科學書,裡面有一系列很有趣的小品,讓你釋放生活的壓力,感覺「活在當下」。(但願這本書也能像那些心理勵志的書一樣,賣得那麼好!)
我選入這本書的主題,主要是依據它們「看起來」的科學性。至少對我而言,這些題目看起來還滿「科學」的。(由於某些原因,大部分是心理學與物理學,其他只占少數。)這些東西只是一些經驗的累積與蒐集,是一些「我已經注意到了」的東西,我對它們已經有足夠的認識,願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就是這樣而已,沒有什麼更大的學問在裡面(但至少裡面有件事,就是回聲定位,很可能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從來沒有注意到的事)。它們大部分都不是重大的科學研究題目,既不可能入選《科學》期刊的「年度十大科學」,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但是它們會讓你以後更留心自己生活周遭的事情與現象,只要你願意。
應格朗是個魔法家,自然界與物理學中原本錯綜複雜的奇事,經過他巧手一變,成了有趣的故事。
──《艾德蒙吞太陽報》(The Edmonton Sun)
如果科學教師都用《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當教科書,我們就會培養出更好的科學家來。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應格朗搖身變為鍊金術士,他把像鉛一樣的科學行話,轉化成黃金般的文字。
──《卡加立先鋒報》(Calgary Herald)
加拿大最知名的科學普及推廣者之一,獲獎無數,包括加拿大官佐勛章、加拿大研究院的「桑福德弗萊明獎」、加拿大皇家學會為促進公眾科學意識所設的「麥克尼爾獎章」、加拿大自然科學及工程研究委員會的「麥可史密斯獎」。
曾任加拿大Discovery頻道最受歡迎的科學節目「每日星球」的製作人暨主持人,自第一集起至2011年6月退休。加入Discovery頻道之前,在加拿大廣播公司(CBC)主持全國科學節目「奇事和夸克」(Quirks & Quarks)。
應格朗除主持科學節目外,著有《打呵欠為什麼會傳染?》、《蚊子幹嘛老叮我?》、《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以及《心靈劇場》(Theatre of the Mind)、《致命弱點》(Fatal Flaws)等暢銷書。
他已獲頒五個榮譽博士學位,並於2015年因本書榮獲美國醫學作家協會頒發「華特阿瓦雷茲獎」(Walter C. Alvarez Award)。
畢業於台大物理系。著有《邏輯學的故事》、《邏輯學入門》(與林照田教授合著);譯有《語言與真實》、《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學微積分,也學人生》、《我在MIT燃燒物理魂》、《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學課》等。
2007/05/20
BWS09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179060
302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