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自1980年起,世界經歷了六次具全球意義的金融危機:1980年代初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1990年代的日本危機;1994年以墨西哥為中心的龍舌蘭危機,拉丁美洲許多地區也受到波及;1997至1999年的東亞危機;2007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10至2013年的歐元區金融危機。
這六次危機,地區和原因或許不盡相同,卻儼然自成一股不可挽回的頹勢:不但一次比一次嚴重,衝擊也愈來愈全球化;最近兩次危機甚至危及世界經濟體系的核心,甚至影響將近一半的全球經濟產出。
金融海嘯爆發已經超過七年,危機遠去了嗎?沒有人敢確定。危機會再來嗎?很可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下一次危機再來,就是毀滅的大火!
世界歷經六次危機金融之後,我們終於醒悟,在全球化及自由化的架構下,當前的金融體系,脆弱是本質,危機屬內生。而看似有效化解危機的方法,尤其是財政寬鬆和信貸擴張,其實都深化了金融長期的脆弱性。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我們要如何跳脫惡性循環的陷阱?當前,世界經濟前景仍不確定,全球金融秩序仍不穩定,全球首屈一指的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寫作本書,做為下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備忘錄,也是我們在渾沌中思考來路、展望出路的必讀之作。
推薦序 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曾銘宗
致謝
自序 本書寫作緣起
導論 「我們已經不在堪薩斯了」
第一部 衝擊
序曲
第1章 從危機到緊縮
第2章 歐元區的危機
第3章 美麗新世界
第二部 轉變
序曲
第4章 金融體系如何變得脆弱
第5章 世界經濟如何轉變
第三部 出路
序曲
第6章 正統經濟學遭顛覆
第7章 修復金融業
第8章 未來的長路
第9章 修補不幸的婚姻
結論:下一次是大火
各章 注釋
「這種事」—又一場大蕭條,可能再度發生嗎?如果可能,為什麼二戰以來不曾發生?在檢視歷史記錄,以及過去35年相對成功的經濟運作時,自然而然會心生這些疑問。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有一套經濟理論;而根據這套理論,在我們這種類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裡,大蕭條是種種可能出現的狀態之一。
──明斯基(Hyman Minsky),1982年
本書要談的是,2007年8月之後衝擊高所得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如何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但本書的分析基礎,是這些衝擊如何源自先前的轉變;所謂先前的轉變,是指全球經濟的變化與金融體系之間的互動。本書將探討,這些令人不安的事件,如何改變我們的經濟學觀念(這種改變是應該的);這些事件又如何改變受到影響的國家,及其他國家奉行的政策(這種改變也是應該的)。
本書探索已經改換的世界面貌。我必須先對自己和讀者坦白:雖然我的工作是分析世界經濟,多年來也見過多場金融危機,但我未能預見高所得國家出現如此規模的危機。這並不是因為我對危機之前無以為繼的趨勢無知無覺。我2008年的著作《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Fixing Global Finance )以2006年發表的演講為基礎,討論金融體制的脆弱,以及1980年代初以來金融危機頻頻發生的現象。它也檢視1997至1999年新興市場危機之後令人擔心的現象:主要經濟體出現巨額的經常帳盈餘或赤字,所謂的「全球經濟失衡」問題日趨嚴重。它聚焦於三個互有關聯的現象,探究其中的意義:美國經常帳赤字愈來愈大,新興經濟體累積愈來愈多外匯準備,歐元區出現內部失衡問題。2這些討論自然是源自我更早在2004年出版的《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Why Globalization Works )中對金融體系的思考。3那本書雖然強烈支持全球化,但也強調金融危機代價沉重。儘管如此,我沒有預料到,這些趨勢最終造成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機,如此全面的救援行動,以及歐元區如此嚴重的動盪。
《經濟學人》
《金融時報》
《紐約時報》 一致推崇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伯達(財經作家)
李紀珠(台灣銀行董事長)
梁國源(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
曾銘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重量讚譽
柏南奇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
金恩 英國前央行總裁
桑默斯 美國前財政部長
透納 前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主席
史迪格里茲 諾貝爾經濟學家
克魯曼 諾貝爾經濟學家
索羅斯 投資大師
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曾銘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馬丁.沃夫是《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也是一位經濟學家,曾在2004年與2008年相繼出版《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與《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等暢銷財經書籍。過去閱讀他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針對國際金融情勢的動態發展,提供精闢的分析與評論。此次,相當榮幸能夠搶先閱讀他的新作並為其寫序。坊間對於分析描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相關出版品可說是汗牛充棟,但本書作者以其深厚的經濟金融素養,就這場危機帶給全球經濟與金融之衝擊與改變,為讀者提供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經驗的分析與洞見,可以說是近幾年討論國際金融議題的最佳著作。
深入閱讀這本書後,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大師級的作者針對目前的全球的經濟困境、當局採行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及各國間政治關係所提出的精彩分析與深入見解,更難能可貴的是,原本艱澀的經濟理論與金融實務,在作者的筆觸下都顯得清楚易讀,確實是一本具備深度與廣度的好書。我們或許無法從此書獲得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我衷心期盼讀者,尤其是政府官員或經濟學者能細讀本書,用冷靜與理性的頭腦,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做出抉擇。
倫敦《金融時報》副主編暨首席經濟評論家。2000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他具備深厚的專業學養,加上敏銳的洞察力與犀利的判斷力,論述擲地有聲,備受推崇,放眼全球,幾乎無人能出其右。著有《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Why Globalization Works)和《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Fixing Global Finance)等書。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與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
2011年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停滯的年代》、《OKR:做最重要的事》和《成長駭客攻略》等數十本書。個人網站:http://victranslates.blogspot.tw/。
2015/09/30
BCB56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8181
400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