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書籍介紹

英國首相邱吉爾:「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國際知名都市計畫暨開發顧問盧偉民:「願景是種在人們願意走進和提供援手之前,必先讓人發現、分享、珍惜的東西。」

建造適合居住、有創意、公平、永續的都市,看似是個簡單而明確的目標,但是想要結合數個學科來達成它,可能會遭遇相當大的挑戰;「公私合營」在今日相當流行,但是要讓它在複雜的世界中起作用,卻是困難的。

國際知名都市計畫暨開發顧問盧偉民,首度彙整他數十年來在都市重建領域的籌劃與執行經驗。我們可以看見,身為結合東西哲學的都市規劃師,如何為一個沒落區域創造新願景並加以行銷,如何招募各項投資,承擔失敗風險,以及交涉複雜的貸款與保證。

他解釋如何與那些來自公私部門的人形成複雜的夥伴關係,避免競爭,同時獎勵合作,分享共同目標,匯集各式各樣的資源。又如何運用跨學科的方法,以指導不同的計畫,創造且強化在地感。他更分享有關促進社區長期利益的工作之困難處,以及自己在其中所犯的錯誤。

不當或短視的都市更新,為諸多地區帶來實質與精神破壞,導致都市變得破碎,而居民就此失根。盧偉民認為重建並非一味地高檔化,而是為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留舊迎新;最重要的,是為建造宜居、創意、公平、永續的都市而奮鬥。種種概念與成就,在現今正逐步啟動都市更新計畫的台灣,皆是寶貴的經驗借鏡。

誠如盧偉民在諸多都市重建經驗後的歸納:建立一個健康、充滿活力、永續發展的都市或街坊,永無完成之日──一個階段結束,另一個業已開始。而唯一會限制都市未來的,就是我們的想像力。

給台灣讀者的話   聖保羅市市長 喬治.拉提瑪

序  國會議員  貝蒂.麥考倫

前言與感謝

1 背景與序曲

2 都市設計之道
以連續平衡改變

3 從空蕩蕩的倉庫到城中村
從願景到實現之行銷

4 融資缺口與都市復興
風險與紀律

5 建設一個創意性的社區
願景與堅持邁向一個藝術區和電腦村

6 布魯斯.文托自然聖地
授權社區實現夢想

7 河川花園
恢復聯合車站與開拓河濱之地

8 都市重建之道
決定創新性的城中村之因素

貝蒂.麥考倫 Betty McCollum(美國國會議員)

假使都市的定義,不過是瀝青、石頭、鋼鐵而已,那麼「專注將來、漠視過去」,勢將成為慣例。在追求現代化、功能、效率的前提下,很容易只認同去舊求新。

然而實情並非如此簡單。在任何都市沿著街道走,在人行道上你所經過的每棟建築、每家店鋪、每個人都有一個和那都市連結的故事。這是因為都市是活生生的,藉著過去、現在、未來,不斷發展和將本身轉型。

《都市重建之道》是一位大師的紀事。這位大師了解人與空間及地方的聯繫,乃是定義一個居住都市、形成社區、塑造都市生活的基因。欲保持一個都市生氣蓬勃,需要願景、創造力、來自企業和民選出的官員、社區居民、都市規劃者之領導。成功地重建一個都市環境,不會自然發生──必須從各色各樣和經常彼此競爭的利益中,一一妥善駕馭,且找出平衡與共同點,並分享願景。這需要一位大師來指導整個過程。

盧偉民正是一位這樣的大師。身為國際聞名的都市規劃和設計師,他藉著尋找在歷史的和現代的、自然的與都市的環境、人們對創意和結合心願的平衡,幫助塑造我的家鄉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

偉民在聖保羅下城的工作幫助將許多廢棄倉庫的街區轉型為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的社區,並充滿創意活力和商業機會──一個藝術的庇護聖地。他超過二十年的領導下城再開發公司(LRC),一再活用數百萬美元的公、私資金,對社區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且在LRC的規劃、融資模式、投資之中,經常發現各種人際的聯繫,它聘請居民參與、挑戰民選官員、共同尊重歷史文化,以及明尼蘇達首府城市獨特的風格。

數年前LRC認為它已經完成任務,而這項成就容許這個組織結束本身的業務。下城仍然不斷演變和成長,同時以創意的活力吸引人們。這是盧偉民所留下的。他的工作──和他在這本書裡所說的故事──並沒有結論。偉民的工作繼續流入未來,就像密西西比河之水撫觸著下城。即使現在,偉民對下城的想法和規劃,譬如聯合車站的復原、布魯斯.文托自然聖地、河濱花園,都有無窮的未來。

我很榮幸有機會和盧偉民合作。他是一位極為睿智和具有創造力的傑出夥伴。《都市重建之道》詳述他彷彿將一個社區編成一場富有生命、自然、完美基礎設施之舞的經驗技巧。我看過這場舞蹈、更曾經身在其中──而且它很美。

在都市復甦方面,盧偉民是美國前導的夢想者之一。身為聖保羅市下城再生的幕後主要推動者,他向全國顯示,重新改造舊倉庫及辦公大樓,如何給上了年紀的市中心帶來新活力。在《都市重建之道》一書中,他說明了如何在其他地方像建造這樣的城中村。這本書對一個偉大想法之力量做出了證明,我極力推薦它。

──理查德.牟歷史保存國民信託會名譽董事長


盧偉民將他整個生涯奉獻給了在這本彩色繽紛又平易近人的書中所提到的城市之復興工作上。雖然他把焦點放在明尼波利與聖保羅這段較長的生涯上,但他在那裡習得的教訓,卻也適用於其他地方的城市。任何對改善城市生活及增加都市活力有興趣的人,將會發現本書的價值。

──湯姆.費雪明尼蘇達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盧偉民,從一九八一年到二○○六年擔任下城再開發公司董事長,在他協助下,將聖保羅的河濱區轉型為一個完整的社區,人們可以在這裡生活、工作、購物、遊玩。透過史蹟保留、大樓的適性再使用、高品質的都市設計、有創意的金融、強力的領導,他將其他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改造下城,使它成為內城重新開發、成功又閃亮的例子。在本書中他分享了最深的知識與智慧。

──伊米爾.伊米利基亞城市和區域計畫部主席


再造某些地方,讓它們連結人類的文化遺產和靈魂,對於這種可能性的想像(三十多年以前),是由盧偉民將我喚起的。誠如他所說:「舊的必須與新的共存。創新必須和歷史比鄰而居。我們不必破壞街坊以更新它們;也不必將它們保留在過去的困境中。」他的《都市重建之道》詳細地傳達了這樣的信息。

──尼爾.皮爾斯,《華盛頓郵報》作家群

盧偉民 作者

知名都市計畫暨開發顧問。曾任東京大學客座教授、明尼蘇達大學兼任教授,現為明尼蘇達大學大都會設計中心顧問,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加州柏克萊分校、中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波蘭華沙大學與韓國首爾大學及台灣成功大學、文化大學演講。曾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東亞地區規劃和建築實驗室顧問與市長都市設計學院師資,亦曾任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顧問、台北市顧問、高雄市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顧問等職。 盧偉民長年致力於重建都市及建立社區之間觀察與建議,包括美國聖保羅的創意城中村、達拉斯的藝術區、明尼亞波利市中心等。並協助保留德州教科書儲藏所,促使達拉斯的內城街坊復甦,確保〈明尼蘇達文化遺產保護法案〉的通過,並影響在明尼亞波利和整個明尼蘇達州歷史性建築的修復。同時亦隨時不吝給予政府、基金會、私人企業有關都市開發的建議,包括南洛杉磯、住房與都市開發部、歷史保存國民信託會、國家藝術基金會、北京奧林匹克協會、駐台聯合國規劃團、新加坡中國城等。並曾於許多國際研討會上演講,包括二○○八年於南京舉行的聯合國世界都市論壇、一九九九年於北京舉辦的國際建築師協會聯盟、一九八八年於倫敦的都市藝術與再生會議等等,亦共同主持在雙子城舉辦的國民信託國家會議。 著作包括Economic Benefits of Preserving Old Buildings、Old and New Architecture Design Relationships、Global Environment and Metropolis(日文)、Hosting the Olympics(韓文與英文)、《山水城市與建築》,對有關保存、都市設計、環境等亦提,皆有相當重要的陳述與貢獻。並有中文著作《台灣都市之危機與希望》、《現代美國行為及社會科學論文集》(與高希均、周春堤等合著)。其合作的都市設計作品陳列於明尼亞波利的沃克藝術中心,並曾於一九八五年獲得最佳設計總統獎。


林錚顗 譯者

台大歷史系畢業,東京大學東洋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旅居西雅圖十餘年,為當地華文報紙《西華報》和《華聲報》撰寫評論、專欄多年。譯有《住宅巡禮》、《住宅讀本》、《意中的建築》、《西洋住居史》、《華麗的雙輪主義》、《罪惡的代價》、《西方主義》、《自然的建築》、《鏡像下的日本人》等書。


2013/09/28

BLF050

天下文化

平裝

21×28cm

黑白

9789863202110

239

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