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老得好優雅(改版)
優惠價
85
$323

老得好優雅(改版)

書籍介紹

瑞士哲學家阿密爾說:「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

老年是歲月賦予的禮物。
在人生中這個意義深邃的階段,
我們準備好伸展自己、超越自己,
盡情探索老的自由、老的璀璨,
活出生命的優雅巔峰。

我們並不是年年變老,而是每天變新。
放下變老的恐懼,發現好好老下去的美!

老年是一段集大成的豐美歲月,蘊積了大半生的經驗與睿智,不但能審視盤點過往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時刻,還能繼續夢想與學習,探索人生七十的嶄新開始。

「變老」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親筆勾勒自身的老年樣貌:老得優雅還是老得恐懼?老得熱情活力還是老得惆悵怨懟?

思想、情緒和態度決定我們如何書寫老年篇章,決定我們以什麼樣的心靈深度展開這個新的階段,讓自我綻放。

作者以優美流暢之筆,書寫老年階段的收穫與任務,引領我們重新體會這個別具意義的生命歷程,讓「老」成為一種「新」。

這本書是寫給瀕臨老年的人,是寫給關心父母的人,是寫給想要反思老化歷程在自己身上逐漸顯露的人——同時,也是寫給不覺得自己老的人。

★ 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林靜芸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許皓宜 作家、心理諮商師
番紅花 作家
樂茞軍(薇薇夫人) 作家
簡媜 作家

序 老年的最高境界/樂茝軍(作家)
推薦文 尋找老化的答案與喜悅/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推薦文 「老去」的生命任務/許皓宜(作家、心理諮商師)
推薦文  新鮮、溫暖的生命之秋/番紅花(作家)

這本書一共有四十二篇短文,除了 〈卷首語:生命的目的〉及〈卷尾語:薄暮時分〉之外,包含了以下主題:

遺憾   意義  恐懼  年齡歧視  喜悅
權威   質變  新   成就    可能性
調適   圓滿  神祕  關係    講故事
放下   學習  宗教  自由    成功
時間   智慧  悲傷  夢     限制
獨處   生產力 記憶  未來    不老
即刻   懷舊  靈性  寂寞    原諒
伸出援手 當下  體悟  信念    遺贈

卷首語:生命的目的

瓊・齊諦斯特/本書作者

這本書是寫給瀕臨「老年」的人,剛收到退休人協會寄來的第一封郵件的那些人,他們明知自己年輕而健康,十分訝異怎麼會收到那封郵件。

不過,這本書同樣是寫給那些關心父母的人,他們關心父母可能會碰到的上年紀的問題。也是寫給那些想要反思老化歷程在自己身上逐漸顯露的人。

最後,這本書是寫給不「覺得」自己老的人,不論實際年齡是多少,有一天他們呆住了,發現自己究竟沒能逃脫老。這些人已經老得超過了自己想像中可能會活到的年紀。如今四周的小毛頭稱他們為「資深者」或「前輩」或「上一輩的」,甚至「老人」,儘管在同輩之間,他們不覺得自己跟一年前有絲毫不同。當然,除了年紀的明顯跡象不算之外。而到頭來,後者決定了一切。

沒有錯,他們老了,而且一天天變得更老。至少在日曆上看來如此。不過他們心裡明白,自己正從生命的一點走向另一點,就算緊緊抓著這一端不肯鬆手,也沒法阻擋自己滑向另一端。而他們不曉得這件事該怎麼看。這輩子所知道的一切好事、一切成就,就此告終嗎?該向大限低頭,接受老來的疲憊困頓嗎?或者,這不過是開啓全新的生命的一個起點?自己只是暫時迷失了目的?還是,生命的目的要到現在才浮現?既然我們當中不少人走下工作崗位後的歲月,很可能不會少於堅守崗位的時光,那麼當然該想想這些歲月藴含著什麼,要求什麼,會提供什麼。不過,關鍵是到時候我們知不知道要去找的是什麼。

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搞不好是由我來寫還太年輕。畢竟,我只有七十歲。為了取信於大家,我在此申明,我要保留九十歲時的修訂權。

然而此刻我要寫的是,面對沒有未來事業藍圖的人生,是什麼感覺。

我要寫的是,這輩子一直跟我一起生活的長輩給我的觀察,他們晚年的歲月充滿生命力,儘管年齡早就超過多數人認為「有生產力」的階段。

我要寫的是,人類在最後一個成長階段如何轉型、怎麼活出生命的巔峰。

老年學家說,我們的社會有三個「老年」階段。老青年期,從六十五到七十四歲;老壯年期,七十五到八十四歲;以及老老年期,八十五歲以上。三個階段具有若干共同點,而每一階段又各有特殊議題。

高齡期跟人生初期(出生到二十一歲)不同,向來沒什麼人著墨。事實上,老年學做為一門從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層面來研究老化的科學,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展開。在那以前,任何關於年紀的研究都集中在延長青春或逆轉老化的效應。然而,老年學至今仍然缺少精神層面的體察,而老年期卻是人生中有足夠資源對生命的本質和意義予以長期評估的唯一階段。

我要寫的生命,超乎生理的層面,向心靈的成長延伸。其實,隨著生命的生理層面削弱,通常心靈層面會增進。但是,我不會寫隨年紀而出現的生理變化,儘管後者並非小事,衝擊也大。我要寫的是,應付這些挑戰的心理和精神姿態,才能真正決定我們從前一個階段成長到下一個階段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不會寫死亡本身。死亡和年紀不是同義詞。死亡能隨時降臨。年紀則只有真正有福的人能有。我要寫的當然還包括,怎麼樣才可以稱為自覺地、清晰地認識我們正在向大限逼近。

我要寫你,寫我,寫這段時光對我們的過往歲月與將來時光有什麼意義。未來的日子長得很。

唯有了解歲月是禮物而非負擔的人,才能得到這份禮物。身處晚年的人,並非人人了解或歡迎這份禮物。這本書寫的是,擁抱這段幸運辰光並克服其沈重負擔的大業。這正是晚年的心靈任務。

這段生命很特殊──可能是生命中最特殊的一段。不過,伴隨而來的是整個一輩子的恐懼和希望。想好好過這段歲月,需要抬頭挺胸、生氣勃勃地正視每一個恐懼和希望。生命不在年紀,不在我們能巴結上多少年的壽命。生命在於年紀增長,在於活出每一段人生階段所特有的價值。像佛斯特(E. M. Forster)寫的:「我們必須願意鬆手放開我們的計畫人生,才能進入正等著歡迎我們的人生。」


老年的最高境界

樂茝軍/作家

銀髮大軍來了!人類很有趣,巴望長壽卻畏懼年老。人口老化讓很多國家不得不慎重研究如何處理這件大事,「老年學」快要成顯學了。坊間越來越多談老年的書,我覺得七十歲以前寫老就像寫詩、寫散文丶寫小説,還有些「虚擬創造」的意味,根據社會學者説,六十五到七十四歲是「老青年期」,所以真正體會到「老」至少要七十歲。本書作者年過七十,而我這讀者剛到八十五,都有資格談老了。

「優雅」是一種氣質,而「優雅」和「氣質」都滿抽象的,如何老得優雅?作者用很多具體的行為和觀念來讓抽象成為具象,說明「老」是可以優雅的。

在觀念上先要了解生命的意義和本質。老了以後可能所有外在都逐漸剝落了。頭銜、職務、收入減少,人際關係凋零,最後只剩下一個自己,但這個自己只要還活著,生命就存在,存在就有意義,你可以做自己。要歡喜以後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情,要高興晚年得來的自由,解除了必須按大衆標準過日的義務。這個生命就值得活著。

作者觀察到老人有兩類,酸苦的和寧靜的。前者氣世界不再是自己的,後者則眼界更寬,聽別人說話更有經驗,自己說話頭腦更明白。接受老,承認老,了解生命享受生命,愛上生命。心中没有喜悦的就成了一肚氣子的老頭,一肚子抱怨的老太婆(讀到這裡我不禁笑起來,是的我看過)。老了以後「一定不要做的」就是「什麽也不做」,從自己内裡壞死!

老了以後要能獨處,獨處不是寂寞是選擇,不是逃離生命,是走向内在,更深的凝視生命的意義。當然寂寞也是有的,死了,人家記得你,年紀大了卻很可能被人忘了。如果不希望別人忘了自己,就得去尋找需要自己的人或事,「被需要」就不寂寞。

「怕老」是心理上的大病,怕身體上的病變,怕老而無依,聽到親友亡故就問什麽病?比我大幾歲?作者這些觀察既深刻又真實,很多老人真的在這些杯弓蛇影下自己嚇自已,吃一大堆不必要的藥,補一大串不必要的補。死亡既是所有生命必然的結束,抗拒就是徒然的。

作者處方老年優雅的條件還有:人際關係老了以後可重新開始,只要自己走出去,就有機會交朋友。甚至愛情也不是不可能,即使不談戀愛,談談話締結結友情也是美好的人際関係。另外,終身學習永遠是需要的。學習可以决定健康與否,生命的自我滿意的程度如何。永遠不要用老來拒絶學習,作者引用柏拉圖的話「當肉眼的視力衰退,心眼的視力便會增進」,老不是理由。

除此以外,老人的心理建設很重要,在幾乎普遍有年齡歧視的社會裡,老人的形象常常是「身體虛弱,腦筋糊塗,鎮日打著哆嗦,無事可做,啥也不懂,啥也不知,喃喃自語⋯⋯」但作者舉出很多例子説明老人絶不是這様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可憐、恐懼、抗拒,不能當成末日。老人有明天,而「明天是用來活的,而不是用來蹣跚走過生命,等待死亡的。」


尋找老化的答案與喜悅

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身為整形外科醫師,我習慣從文獻尋找「老化」答案。閱讀《老得好優雅》讓我感受很大的喜悅,因為其中許多字句解答了我心中對老化的疑惑。

老人沒有工作要完成,沒有截止日期要趕,生命似乎沒有要素,但是「什麼也擋不住我們」。所以,老人的當務之急是「好好活出自己的生命,就是拯救一個生命」,「生命是變得比自己更大,成為自己能成為的一切」。

「一個有用的生命進入黃昏期會自備燈火」,希望本書也能成為您的燈火!

自尊、自信、自在、寬容丶豁達、終身學習、關懷分享,就是優雅的實質,也是老年的最高境界。

齊諦斯特以優美流暢的文筆勾勒熟年時光的美景。

——《圖書館期刊》


這本散文集充滿真知灼見和深入人心的佳句。

——《出版人週刊》


這本書讓我們得到力量,提醒任何年齡的讀者:老年並非一連串的失落和沮喪。

——《學校圖書館期刊》


《老得好優雅》是一本令人驚異的智慧之書。

——倫納(Michael Lerner),《復元》(Tikkun)雜誌總編輯


瓊・齊諦斯特發出先知的聲音,正是當前的困頓時代所亟需。

——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著有《神的歷史》(A History of God)


關於衰老,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

——葛理立(Andrew Greeley),著有《偉大的成就》(The Great Mystery)


瓊・齊諦斯特是這一代最偉大的精神導師之一。

——庫希納(Lawrence Kushner),著有《一個愛的故事》(Kabbalah : A Love Story)


這本書充滿智慧──唯有曾經好好活過的生命、曾經認真修過靈性方可產生的一種智慧。此書必將成為經典。——麥克卜仁(Richard Mcbrien),著有《諸聖傳》(Lives of the Saints)


在以青春為榮,以老年為恥的這個世界裡,瓊‧齊諦斯特關於衰老的一字一句都是珍貴的禮物。

——那司爾(Seyyed Hossein Nasr),著有《真理花園》(The Garden of Truth)


這本書既顯示了衰老的喜悅,也顯示了衰老的挑戰,並且鼓勵我們去發現年老歲月帶來的深刻精神意義。

——普列金(Helen Prejean),著有《越過死亡線》(Dead Man Walking)


或許必須自己身處下半生,才能充分明白瓊‧齊諦斯特說得多麼真切、多麼有幫助。我們活在一個上半生的文化裡面,因此這樣的智慧尤其必要、尤其難得。

——羅爾(Richard Rohr),著有《皆有所屬》(Everything Belongs)

瓊.齊諦斯特 作者

定居美國賓州,是國際知名的作家及演說家,致力於推廣公理正義、性別平等和全球和平。著作超過五十部,獲十四次天主教媒體協會圖書獎。

齊諦斯特在賓州大學取得傳播學博士學位,該校並完整典藏其著作。

齊諦斯特寫這本書時只有七十歲,為了取信於大家,她要保留九十歲時的修訂權。


唐勤 譯者

臺大外文系畢業,清大語言學碩士。譯有《好農業,是最好的醫生》、《老得好優雅》、《自耕自食.奇蹟的一年》、《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明星高中Live Show》、《沙漠隱士》等書。

 


2021/10/26

BBP456A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4713510945476

288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