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斯坦教授說:「數學最奇妙而且很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有時為了某個特殊目的而發展的理論或架構,常常無心插柳柳成蔭,在預料之外的地方得到應用,而且不限於數學領域之內……」
譬如本冊談到的「正交表」,原只是十八世紀的數學家歐拉當做消遣的謎題:「如何把分屬6個團、6個軍階的36名軍官,排成一個6×6的方陣?」後來居然一躍成為實驗設計的基本程序!
在《數學是啥玩意?》的第II冊,斯坦教授除了要教你各種進位數的換算,以及同餘式的運算,也要告訴你一種奇怪的代數,告訴你怎麼做正交表、怎麼玩方形數字盤。此外你還能向人解釋,為什麼久賭必輸,以及棒球比賽中,盜壘戰術究竟有什麼學問。
閱讀地圖
閱讀指南
第 9 章 數的表示法
第10章 同餘式
第11章 奇怪的代數
第12章 正交表
第13章 機 遇
第14章 方形數字盤
附錄C 代數入門
附錄D 數學教學
《數學是啥玩意?》的第二版發行迄今,已經七年了,在這段時間裡,由於受到專業學識發展和社會變遷的影響,數學的本身及教學方法都有相當程度的演進。本書的第三版就充分反映了這些演進,同時也表達出我個人在想法上的改變。例如我在第三版增加了一章,專門討論機率,即反映出現今的社會或個人,可能會應用與機率有關的數學知識,來解決所面臨的難題,而老師與學生在探討相關知識時,也對這些課題愈來愈感興趣。
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許多事物都是天然生成的,比如水。我們知道,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對於水分子湊在一起時如何能呈現水的特性,卻一無所知。用原子與分子的概念,很方便就能解析水這種物質,卻又無法掌握水真實的特性,原子與分子真是既方便卻又抽象的天然事物。
相反的,數學就完全是人為的成果,每個定理與每項證明都是人類心智活動的產物;在數學裡,所有的牌都攤在桌上。在這層意義上,數學是具體的,世界反而是抽象的。
我打算藉由這本書,把數學的這種具體特性介紹給一般讀者。我所謂的「一般讀者」,可以是大學生、高中生或喜歡追根究柢的上班族,不管你的主要興趣是什麼,只要有一顆好奇的心就行了。這本書最初是設計為大專課程,幫助不同科系的學生認識數學的美、生命力與包羅萬象。在寫作本書之前我花了好幾年,想找一本合適的教科書,但找到的不是太難就是太專門。
本書所談的主題選自數論、拓樸學、集合論、幾何、代數與分析學,但我希望讓僅有少許數學背景的讀者也看得懂(有些章節只需國中學過的算術),所以針對每個主題,我都會說明主要觀念,讓這些主題的本身很容易實驗或求證。
我建議各位在閱讀每一條定理及證明時,要充分利用數學的具體特性,不要有先入為主的信念,而是要心懷警覺與懷疑,仔細檢查每一個推理的步驟。在碰到像「你可以自己舉個例子」,或「在證明之前,不妨用一些特例檢驗一下這個定理」之類的建議時,最好是能照做。讀這本書時,最好也能把紙、筆放在手邊,隨時可派上用場。
摘自《數學是啥玩意?》第三版序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數學教授,該校傑出教學獎得主之一,並曾獲得美國數學學會頒發的福特獎(Lester R. Ford Prize),以表彰他在闡揚數學知識方面的貢獻;此外也因為《Algebra and Tiling》這本書,獲頒貝肯巴赫書獎(Beckenbach Book Prize)。 斯坦的主要興趣在代數、組合數學及教學法,另著有《幹嘛學數學?》(天下文化出版)以及為中學生所寫的數學普及書系。
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畢業,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臺灣多個重要的能源發展單位。翻譯過多種科普書籍,包含《費曼手札》、《隱藏的邏輯》、《統計改變了世界》、《幹嘛學數學?》、《物理馬戲團》等。
2014/10/30
BWS14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0.5cm
黑白
9789863205890
238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