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21世紀的最重要的一堂課是什麼?或許,傳播或政治學門會排上一堂「後真相時代的假新聞」。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管中祥
後真相時代的假新聞
21世紀的最重要的一堂課是什麼?或許,傳播或政治學門會排上一堂「後真相時代的假新聞」。
「假新聞」的確是當代社會頭疼的問題,有貌似權威來源的「英國研究」,更有在Line群組無限迴圈的「長輩圖」,新聞學者及正義之士對此充滿焦慮,各國有志之士紛紛成立「打假中心」,希望為混濁的民主社會保有一點清新。
事實難分、真相難辨,並不是在網路時代才有的現象,哈拉瑞教授在其著作的《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就說:「人類一直活在後真相的時代」。
有些真相可以查核,只要是真實存在,透過一定的客觀查証程序,就有機會找到事實,例如,在台灣受到極大關注的「兩顆子彈」,經過嚴謹的科學辦案,早晚都能早到真相;然而,當「真相」鑲嵌到意識型態之中,就算真的找到真相,仍是信者恆信,不是者恆不信, 例如,在台灣受到極大關注的「兩顆子彈」。
雖然我們很想知道真相,但總是不知不覺地主動或被戴上有色眼鏡,各樣的顏色也成了我們判斷真相的基準。
這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不論是基督教、佛教、穆斯林、印度教,甚至傳統的祖靈信仰,不同的宗教都有各自的價值系統;不論是自由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無政府主義、民族主義,不同的政治主義與意識型態,也為人們設立的觀看世界的框架。
人類的論辯或衝突,不單是為了私己利益,也往往因為自以為是的真理趨動,宗教戰爭、同婚與否、種族排外,背後都有一套思想體系與真理系統,並以上帝或道德之名進行排擠與撻伐。權力者總是一再地建構與複誦,即使是自認腦袋清晰的我們,也容易在不知不覺中信以為真,就如同希特勒的宣傳大師坎培爾所說的:「謊話說一次,是謊話,但說一千次,就是事實。」
即使在充滿理性自由選擇的當代,也滿是權威迷思。
在舊價值中找到新出路
對科技或科學的過度信賴也像是宗教信仰,因為他總是代表理性與現代,卻也排擠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與經驗。數位科技及演算法帶來資訊,建構了同溫層中「真實」,形成心中認同的「真理」,成了新的「獨裁者」,左右了我們的判斷與思維。
雖然,我們一步步地走向新世紀,腦袋卻是裝著舊思維,因為我們總是順著既有價值,走在傳統、安全的老路,或者,害怕孤立,不敢挑戰既有的價值意識。
《21世紀的21堂課》並不是什麼未來學的大預言,本書用幽默的筆法回溯與解析了人類社會各樣的意識型態,從古老的宗教信仰到當代的人工智慧,無不存在價值建構,也同步建構價值。面對新世紀的古老窘境,並無它法,只有不斷質疑自己堅信的立場與價值,或許還有機會在舊價值中找到新出路。
【書籍資訊】
《21世紀的21堂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