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人們總覺得辦公室就要像辦公室,住宅就要像住宅,這其實只是我們沒有勇氣去追求改變而已」
追求改變的勇氣
參與大龍市場重建案時景氣極差,Q-LAB正值關鍵時刻,要不就裁員一半以減低開銷,要不就再力拚案件維持生計。
當時曾柏庭為了求生存,硬著頭皮競逐大龍市場社區重建。果然,正因這個案子,Q-LAB挺過了不景氣,成功存活下來,成為創業歷程中,很具代表性,而且完成階段性任務的一個案子。
同時遭遇外在環境與內部壓力,並不代表就會失去追求美好建築的理想。
「人們總覺得辦公室就要像辦公室,住宅就要像住宅,這其實只是我們沒有勇氣去追求改變而已,」因此每一次展開新設計,曾柏庭總勉勵同事,努力創造一種全新的居住體驗、共同實驗一種新的運動空間、營造一種嶄新的購物經驗。對他來說,只要能推動改變,那怕只是微小的重新定義,都有它的價值。
曾柏庭笑說,那一年的血壓高得驚人,但此刻再回頭,眼前只見無價的學習與收穫。
過程中最晴天霹靂的打擊,就是Q-LAB贏得競圖後,因為大樓上下對空間規劃無法達成共識,每個參與重建的住戶、局處、攤商都堅持己見,包括:格局、坪數、攤位的配置等,甚至有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不但曾讓進度陷入僵局,原始設計方案竟然還被整個推翻過程中最晴天霹靂的打擊,就是Q-LAB贏得競圖後,因為大樓上下對空間規劃無法達成共識,每個參與重建的住戶、局處、攤商都堅持己見,包括:格局、坪數、攤位的配置等,甚至有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不但曾讓進度陷入僵局,原始設計方案竟然還被整個推翻。
原本的大龍國宅,一樓設有市場攤販,七樓以上設有住宅單元,拆除後,共82戶攤商與96戶住戶各自成立重建委員會。重建戶對於住宅單元的分配有嚴重歧異,因此要求政府恢復1985年的原始平面,以利各住戶可各自遷回原方位。
這樣的決定對建築事務所造成重大打擊,代表2015年10月贏得競圖時投入的所有作業,包括:建築、結構、機電、空調、景觀及室內,一切設計全部都得重新來過。
人的溫度與記憶也需關注
參與改建的居民也許不了解權責,以為建築師代表政府,因此常對著建築師窮追猛打。曾柏庭遇到這些阻礙、謾罵、不諒解時,曾經十分氣憤,但回頭看這段歷程,他反倒心懷感激,因為他從最尖銳的方式學到最多的經驗,包括如何斟酌人情、了解居民的心聲。
他仔細聆聽整合、排解衝突,並提出可行方案,最後成功說服所有居民與各個單位相互信任。經歷長達一年的溝通協調與規劃設計,Q-LAB在2016年10月完成所有相關作業,工務局也順利依據圖說公開上網,徵詢優質營造廠前來投標。
在設計時間壓縮到極短的狀況下,要能同時滿足底層82戶市場攤位、上層96戶原國宅住戶、中層市府各局處對空間的各自需求,並將住宅格局、商業機能、公家機關這三樣機能照顧得面面俱到,是一件既複雜又困難的任務。
「因為大龍市場,我學到真正的『社會經濟學』。比如說我從來沒注意過,原來市場攤商有他們自己的潛規則,你要把肉、菜、魚等不同類型的攤位互相穿插,才能讓他們和平共處;而市場裡的人潮穿梭流動,裡頭會有人的溫度與記憶,這些也是設計環節之一,都是很寶貴的體認與經驗,」曾柏庭感恩的說。
【書籍資訊】
《重新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