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最新的韓劇《黑暗榮耀》裡,描述的就是一段關於校園霸凌、復仇和人性的故事,本劇在播出後受到全球各地的熱烈迴響,更讓人重新省思霸凌背後的殘酷,有多麼的令人難堪。當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霸凌時該怎麼做?
圖片來源:unsplash
女兒四、 五歲時,經歷了將近一年的霸凌。一開始我協助雙方把話說清楚,也希望對方可以不要用那樣的方式,處理自己心中的嫉妒。可是,慢慢的我發現我想協助對方的用心,卻讓自己的女兒一直陷在被害者的角色中,反覆被霸凌。
好幾次眼睜睜看著女兒被排擠,我也很想走過去,兇那個女孩,不准欺負我女兒。只是我知道,我幫孩子處理了這一次,難道下一次我還可以幫她處理?
如果這件事情是由我出面,強迫對方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狀況,自己會有辦法處理嗎?
被別人霸凌的孩子,心情會卡在幾個地方過不去,首先,他們相信霸凌者掌握了他的快樂與哀傷,再者他們相信對方有能力與威權,可以讓身邊所有朋友都聽他的話,不理自己。於是,孩子相信如果不巴結對方,就不會有朋友,另外孩子會認為自己只能屈服才會有朋友,孩子會在這一個又一個的關卡中,把自己逼入絕境。
為了打破孩子以為自己沒辦法選朋友的關卡,我跟孩子舉辦了一場「夜市老闆」的遊戲,讓她決定滿坑滿谷的玩具與零食,要請哪些朋友一起玩,讓她理解,原來自己可以選朋友。我跟孩子玩得很開心,吸引了一堆孩子過來玩,終於孩子告訴我:「媽媽,原來妳說得對,我開心了,就會有很多朋友想跟我一起玩。」
為了打破孩子以為,「失去了這一群朋友,就沒有別的朋友」的誤解,我陪著女兒一個公園走過一個公園,每遇到一個年紀比較接近的孩子,我就上前跟他們說:「你好,我是彈彈媽媽,請問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我跟新朋友們玩得非常開心,慢慢的不需要我出馬,女兒就會學著我,自己認識新朋友,然後告訴我:「媽媽,我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交到新朋友,我有能力交朋友!」
為了打破孩子以為「霸凌者能力很強,可以掌握所有朋友」的迷思,我陪著她針對不同孩子的喜好,邀約不同的遊戲。孩子發現,原來只要了解對方的喜好,他們就願意一起玩;霸凌者並不能控制她的朋友,而是她們喜歡的東西很像。所以當霸凌者再吆喝別人不理她的時候,她便懂得怎麼讓其他朋友回來繼續跟她玩,甚至自己玩也很開心。
為了打破孩子以為「自己做錯事,對方才這麼對我」,而陷入反覆的自責中,我讓她看懂對方原來是嫉妒,嫉妒我的孩子擁有許多她沒有的東西。我寫了幾個霸凌的童話故事,讓孩子知道沒有人需要為了別人嫉妒自己的美貌,而割花自己的臉。
慢慢的,孩子發現原來她可以自己處理身邊的狀況,她可以不受對方的影響,想開心就開心。慢慢的她從以前覺得霸凌者很強,到發現原來對方很弱,弱到不敢把自己的不舒服,明白的講出來,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欺壓別人。
當那個內心以為很強大的壓迫不在了,孩子的關卡也一個個突破,我慢慢找回那個很開心的孩子。而在這整個事件中,孩子沒有依賴父母,完全是靠自己突破內心的關卡。
當孩子過完所有關卡,我帶著孩子離開那群人,讓孩子知道,她有權利離開一個環境,開拓另一個新的環境,而不是逃離。我沒有去逼著別人一定要跟她玩,我也沒有帶她逃離,即使我已經快要受不了,其他人表面和藹卻見死不救的態度,我也堅持要等孩子突破關卡,才能離開。
事情過了幾年,我每次跟女兒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會給我不同的驚喜,她知道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媽媽永遠站在她這邊,因為那段時間是媽媽陪她度過的。
【書籍資訊】
《孩子只是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