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推理小說常描述到,警方處理死亡現場時必須研判這是自殺還是他殺,如果沒有遺書、行事曆裡還預約下週要參加某個活動,通常是遭到謀殺,因為想自殺的人不會幫自己安排未來的活動,只要他還有小小的期望,哪怕只是想找家小店吃吃蛋糕,就不會放棄生命。
圖片來源:unsplash
樂觀面對低潮,就容易度過難關。
推理小說常描述到,警方處理死亡現場時必須研判這是自殺還是他殺,如果沒有遺書、行事曆裡還預約下週要參加某個活動,通常是遭到謀殺,因為想自殺的人不會幫自己安排未來的活動,只要他還有小小的期望,哪怕只是想找家小店吃吃蛋糕,就不會放棄生命。
人的生活問題,說穿了是比例問題,當我們花太多時間在憂鬱、想不開、痛苦,自然會覺得人生什麼都不是。如果按照原本的生活規劃活動,該上班就上班、該工作就工作、該教書就教書、該掃地就掃地,照表操課,即使情緒不好,起碼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了,也能帶來成就感。
人生就是喜樂與哀愁的交織,喜樂多了、成就感多了,就能帶來正面的感覺,逐步讓好的比例上升。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了,就預約個小活動,給自己一點小小期待,或是出去跑跑步、活動一下。
運動有助於改善情緒,因為運動會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讓人感到滿足、穩定情緒、提升自尊心。運動時還能想到極好的點子,因為血液循環變好,會刺激腦部,往往不那麼鑽牛角尖、不那麼自責的時候,答案就忽然彈出來了。就算什麼都沒改變,至少訓練了體能,身體變健康,晚上比較好睡,精神也變好,不會一直煩惱著失眠、白天工作更疲憊,進入不好的循環。
很多人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拖地、洗馬桶、整理衣櫃,透過丟東西來清掉心裡不舒服的感受。如果有蒐集東西的嗜好,也可以趁著心情不好,好好把收藏品全部整理一次,都能夠讓心情平和下來。而且收拾完畢,家裡煥然一新,人也跟著神清氣爽。
覺得苦悶時,還可以參與公益活動。助人最快樂,而且透過幫助人擴大自己的生活圈,接觸新的事情,不至於將時間荒廢在懊惱上。
當我們透過跟朋友傾訴、寫下憂愁、運動發洩、專注在正事上之後,情況應該有所好轉,這時候不要吝惜獎勵自己。可以看場電影、發呆、放空,都是給自己的獎勵。
也許轉角看到一家很多人排隊的小店,你莫名其妙的跟著排了,意外的發現沒嘗過的好滋味。多好! 就算生活環境不是頂好,但懂得怎麼開心過生活、找樂子,常常給自己一點「多好」,每天生活就會變好。樂觀面對低潮,就容易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