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多數房仲公司並不重視人才培養,從業人員必須各憑本事闖出成績,「地盤」意識自然比較強,有些店長雖然很優秀,但要他們將自己辛苦耕耘的店頭、資源、關鍵人才等拱手讓出,恐怕沒幾個人願意。
圖片來源:unsplash
多數房仲公司並不重視人才培養,從業人員必須各憑本事闖出成績,「地盤」意識自然比較強,有些店長雖然很優秀,但要他們將自己辛苦耕耘的店頭、資源、關鍵人才等拱手讓出,恐怕沒幾個人願意。
而信義房屋則期許自己成為「培養人才的公司」,而不只是「銷售房屋的公司」而已,對於能夠馳騁沙場、帶回業績戰功的「千里馬」固然看重,但對於有識人之明、善於培養人才的「伯樂」,重視程度更是不遑多讓。在評估同仁表現時,考量的面向相當多元,不只是業績高低而已,懂得育才,可以培養出許多傑出店長、區主管的「伯樂」型人才,也備受公司禮遇。
因為公司重視合作分工的企業文化,以及「重視千里馬,更重視伯樂」的人才管理哲學,讓許多別具識才、育才能力的同仁,有機會能夠發揮才幹,願意把光環先給別人,暫時犧牲自己短期的業績利益,以大局為考量,為公司培養未來棟樑。
信義企業集團在大陸的幹部,浙江信義房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榮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上海信義房屋迄今。2002年時,他擔任區主管,區內共有五家店,其中,浦東店表現最出色,連續兩年都成績斐然,但他卻沒有硬霸著這隻「金雞母」,反而選擇讓浦東獨立發展成新區域,並派最優秀的同仁進駐經營,自己退而求其次,經營其他地點偏遠、市場不夠成熟、店數也少的區域。
他的理由很單純:公司在上海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快速擴張,他自願擔任開路先鋒,一邊開疆闢土,一邊培養人才,只要知道某區域需要人才,他就大方地把「愛將」支援出去,別說是上海,甚至連重慶需要人才支援時,他也立刻點頭。
關鍵將才外借,自己區內的業績在短期內肯定會大受影響,但在張建榮心中,只要可以成就「大我」的長遠目標,「小我」的利益是可以先暫時放下的,「對於個人利益來說,一時間或許會有些損傷;但是對於組織來說,助益卻很大,可以加速拓點;而對被支援出去的人才來說,也能獲得難得的成長歷練機會,仔細算起來,其實挺『划算』的。」
張建榮無私的分享,果然是值得的。在這幾年間,他旗下培養出四位區主管,信義在上海的版圖也迅速發展成橫跨黃浦江兩岸,儘管他並非信義企業集團資歷最深的大陸同仁,但幾乎所有大陸主管都認為他是晉升總經理的最適人選。
若單從績效表現來看,張建榮的業績僅能說是「不錯」而已,並不算特別優異,但他在育人以及策略規劃上確實頗具長才,公司仍對他倚重有加。信義企業集團這種多面向衡量人才的評估方式,讓不同秉賦的人才,都能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