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殘酷的是,絕大多數人過了二十幾歲,脂肪就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不斷增加。近年來,三十歲以上的日本男性,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BMI指數超過二十五,已屬肥胖,而且其中有半數是會引發健康問題的「肥胖症」。
殘酷的是,絕大多數人過了二十幾歲,脂肪就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不斷增加。近年來,三十歲以上的日本男性,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BMI指數超過二十五,已屬肥胖(譯注:根據日本肥胖學會的標準,肥胖共分為四級,BMI指數二十五以上為一級肥胖),而且其中有半數是會引發健康問題的「肥胖症」。
理解危機之後,最好立即採取行動,但如果因為「沒有時間運動」、「運動好麻煩」而採用激烈的飲食控制,就太不智了。例如「早餐吃蘋果或水煮蛋,午餐吃蕎麥麵,晚餐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減肥法,剛開始時體重會掉得很快,如果再加把勁,做些仰臥起坐之類的運動,說不定還會瞬間出現幾塊腹肌。
然而,這樣的飲食習慣不可能持續一輩子。一定會遇到瘦不下去的停滯期,不能吃的壓力反而會重創心靈。而且,光靠飲食控制,雖然減了脂肪,肌肉也會跟著急速減少。消耗能量的肌肉變少了,身體消耗的能量就會愈來愈少,變成「不易燃燒脂肪的體質」,不知不覺間反而囤積更多脂肪。
那麼蔚為流行的限醣飲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重點就是不吃便宜的米飯或麵包,用相對高價的食材來取代,譬如紅肉或魚等優質蛋白質或是低醣的蔬菜等。對每餐都要吃米飯或麵食的人來說,伙食費雖不至於加倍,但顯然必須持續付出較高的成本,經濟能力若是不夠寬裕,自然很難持之以恆。
「只要少吃一點就能瘦下來」,只適用於新陳代謝旺盛、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了從因老化而愈來愈難瘦的身體上,只減去脂肪,還要活得精力旺盛,就必須有別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