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是我們一生的承諾,更是一身的實踐。

圖片來源:pixabay
好書的深遠影響
回想年輕時代,讀孫文的《三民主義》,它推翻了一個專制朝代;讀蔣中正的《中國之命運 》,它燃起了青年的愛國熱情;做研究生時,讀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它鼓吹資本主義的興起;讀凱因斯的《一般理論》,它挽救了在危機中的資本主義;教書以後,讀傅利曼的《自由的選擇》,它使人增加了對市場經濟的信服;讀《鄧小平選集》,它使人推論大陸經濟要起死回生,唯有改革與開放。
一本好書一定會帶給讀者深遠的影響。因此,我認同:一個大學,可以沒有大樓,但不能沒有大師;同樣地推論:在所有的自由中,沒有「不讀好書」的自由。
什麼才是「第一流」的書?
「第一流」的書就是指「好書」。讀完好書後的收穫,有些是知識性的、啟發性的;有些是資訊性的、素材性的;有些是趣味性的、共鳴性的⋯⋯它的綜合效果是提供讀者:
•一種知識,以及思考方向。
•一種激發,以及做事方法。
•一種高貴,以及生活安排。
•一種挑戰,以及自我提升。
進一步來說,不論是國人所撰述或譯自外文,第一流的書必須要具有下述一個或數個特色:
(一)它傳播現代知識。
(二)它有創意並激發創意。
(三)它的故事感人且具啟發性。
(四)它有實用價值。
(五)它在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六)它在記錄人類(及國人)的傑出成就。
(七)它探索人類的心靈世界。
(八)它在提倡人間的長情與大愛。
具有這些標準的「好書」,自然擁有了魅力、說服力、以及無法拒絕閱讀的誘惑。
什麼才是「第一流」的人
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對成功的人物欣賞,對知識淵博的人佩服,對天才洋溢的人傾倒;但是最令我心嚮往之的是這些人:
做事上,專注、出色、有原則。
做人上,敦厚、謙和、有誠信。
態度上,不爭、不貪、不獻媚。
品德上,有格、有節、有分寸。
見解上,有創意、有包容、有執著。
具有這種特質的人,讓我稱他(她)們為現代社會中的「君子」,也就是我所說的「第一流人」。擁有這些特質的一流人,要做成時下所謂的「大人物」,就必須犧牲不少基本原則。
如果有一天,我們社會出現了「先做一流人」,「再做大人物」的嚴格標準,那麼台灣的民主蒼穹終於出現了燦爛的日出。
共同的夢
要做一流人,先要讀一流書。如果坊間有再多的好書,自己有很多的原因沒有閱讀,那麼二者無法交集的結果,就是好書會變得孤獨,自己會變得庸俗。
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中,每個人必須要不斷閱讀。在「學習世紀」的大環境中,每個人必須要不斷學習。愈來愈多的知識份子──特別是年輕朋友相信:閱讀與學習是終身的承諾。
二位美國傳播學者在告別二十世紀前夕,選出了百年來影響美國社會最重要的一百篇演講,名列第一的是人權領袖金恩在一九六三年的演講。講題是:「I Have a Dream」,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最具震撼力的四個英文字。
讓無數的海內外讀者有一個共同的夢:「讀一流書,做一流人」。讓這個夢,以這八個中國字來表達它無遠弗屆的感染力。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是我們一生的承諾,更是一身的實踐。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好書絕緣的那一刻;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好書結緣的那一刻。
二○○一年五月
【書籍資訊】
《翻轉白吃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