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是我們一生的承諾,更是一身的實踐。
圖片來源:pixabay
好書的深遠影響
回想年輕時代,讀孫文的《三民主義》,它推翻了一個專制朝代;讀蔣中正的《中國之命運 》,它燃起了青年的愛國熱情;做研究生時,讀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它鼓吹資本主義的興起;讀凱因斯的《一般理論》,它挽救了在危機中的資本主義;教書以後,讀傅利曼的《自由的選擇》,它使人增加了對市場經濟的信服;讀《鄧小平選集》,它使人推論大陸經濟要起死回生,唯有改革與開放。
一本好書一定會帶給讀者深遠的影響。因此,我認同:一個大學,可以沒有大樓,但不能沒有大師;同樣地推論:在所有的自由中,沒有「不讀好書」的自由。
什麼才是「第一流」的書?
「第一流」的書就是指「好書」。讀完好書後的收穫,有些是知識性的、啟發性的;有些是資訊性的、素材性的;有些是趣味性的、共鳴性的⋯⋯它的綜合效果是提供讀者:
•一種知識,以及思考方向。
•一種激發,以及做事方法。
•一種高貴,以及生活安排。
•一種挑戰,以及自我提升。
進一步來說,不論是國人所撰述或譯自外文,第一流的書必須要具有下述一個或數個特色:
(一)它傳播現代知識。
(二)它有創意並激發創意。
(三)它的故事感人且具啟發性。
(四)它有實用價值。
(五)它在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六)它在記錄人類(及國人)的傑出成就。
(七)它探索人類的心靈世界。
(八)它在提倡人間的長情與大愛。
具有這些標準的「好書」,自然擁有了魅力、說服力、以及無法拒絕閱讀的誘惑。
什麼才是「第一流」的人
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對成功的人物欣賞,對知識淵博的人佩服,對天才洋溢的人傾倒;但是最令我心嚮往之的是這些人:
做事上,專注、出色、有原則。
做人上,敦厚、謙和、有誠信。
態度上,不爭、不貪、不獻媚。
品德上,有格、有節、有分寸。
見解上,有創意、有包容、有執著。
具有這種特質的人,讓我稱他(她)們為現代社會中的「君子」,也就是我所說的「第一流人」。擁有這些特質的一流人,要做成時下所謂的「大人物」,就必須犧牲不少基本原則。
如果有一天,我們社會出現了「先做一流人」,「再做大人物」的嚴格標準,那麼台灣的民主蒼穹終於出現了燦爛的日出。
共同的夢
要做一流人,先要讀一流書。如果坊間有再多的好書,自己有很多的原因沒有閱讀,那麼二者無法交集的結果,就是好書會變得孤獨,自己會變得庸俗。
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中,每個人必須要不斷閱讀。在「學習世紀」的大環境中,每個人必須要不斷學習。愈來愈多的知識份子──特別是年輕朋友相信:閱讀與學習是終身的承諾。
二位美國傳播學者在告別二十世紀前夕,選出了百年來影響美國社會最重要的一百篇演講,名列第一的是人權領袖金恩在一九六三年的演講。講題是:「I Have a Dream」,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最具震撼力的四個英文字。
讓無數的海內外讀者有一個共同的夢:「讀一流書,做一流人」。讓這個夢,以這八個中國字來表達它無遠弗屆的感染力。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是我們一生的承諾,更是一身的實踐。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好書絕緣的那一刻;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好書結緣的那一刻。
二○○一年五月
【書籍資訊】
《翻轉白吃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