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追尋教育烏托邦──台灣教育的想像》是前教育部長、政大校長鄭瑞城集結近年來書寫的教育文論,以及媒體採訪稿,編著而成的教育類力作。
本書分成四部分:卷一高教掠影,以綜合論述台灣高等教育的現象、問題及可能解決之道等為主;卷二大學鴻爪,主要在記述服務政治大學期間的一些感思,並兼及一些一般大學的治校理念;卷三教育管窺,旨在闡釋各級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基本問題、理念、目標及政策等;最後卷四學思素描,則幾近全屬對個人背景、風格及教育理念的評述。卷一至三偏重於事之論述;卷四則側重在人的描繪。
鄭瑞城表示,透過這本書,將他熱愛的教育生涯,作階段性的整理、記憶和省思,其中懷抱建構教育烏托邦的築夢歷程,是絕不能放棄追尋之路,他期盼和同道者持續切磋和對話。關心台灣教育,閱讀本書必能獲得觀念上的啟發。
序 到不了 但要追尋
卷一 高教掠影
多化多元的密切辯證──台灣高等教育的一些觀察與省思
大學教育和大學傳播教育──觀念的再思考
大學治理的鬆綁與權責問題
大學知識創新的問題──一個組織面向的初探
大學社會責任之再思考
老政大人當政大校長 鄭瑞城終身用心
卷二 大學鴻爪
與政大人的對話
為母校八十大壽謀政大百年大計
學門獨立了嗎?
大學與時代的對話
專訪校長
校長的一封信
卷三 教育管窺
台灣教育的自由化與公民社會
教育政策之規劃與推動
升學考試二次變一次
沒有一個小孩可以讓他落後
教育應回歸問題本質
沒熱情沒智慧 是危險的事
卷四 學思素描
在兩種境界裡神遊
鄭瑞城的「祕密花園」
希望看到學生校園示威
悠遊主客體之間的哲學家校長
校長與部長之間
海邊來的部長有顆素樸的心
化理念為行動的學者風範
用心聆聽的改革者
到不了 但要追尋
二○○九年九月卸下教育行政工作後,日子難得的清風明月,利用時間翻閱、整理身邊教育相關的手稿和當年祕書們辛苦所剪留的媒體採訪稿,集成了這本書。在整理時,雖覺文體散亂,手稿內容尤有不少可再斟酌之處,但內中不少議題和理念似乎仍有繼續討論、辯證的意義,值得提出來和同道者切磋和對話;同時也藉這本書,對所熱愛的教育生涯,作一個階段性的整理、記憶和省思。
柏拉圖在將近二千四百年前所著《理想國》中說,國家統治者所做的大事僅一,那就是教育。柏拉圖心中的理想國,於今觀之,可能已不是那麼理想,他對教育所做的定位卻歷久不衰。教育的高度和重要性,遠昔如是,於今如是;古希臘如是,今台灣如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儼若湯瑪士的烏托邦,烏托邦通常有兩種意涵:一是完美無瑕之地,但也是烏有存在之地;所以想要建構一個教育烏托邦,大概也是遙不可及,甚至是癡人說夢之事。但教育本來就有點像在說夢、做夢,夢想著要達到那「止於至善」的境界──另一種烏托邦的描繪。
台灣的教育工作者不少是這樣的說夢人和做夢者,所以台灣的教育雖然一路喧囂之聲不絕,大致還是朝向烏托邦的境界移進。用一句有點亦悲兼壯的話來說:烏托邦或許是到不了,但絕不能放棄追尋。這本書卷章中所記載和蘊含的,大概也是這種心情的寫照。
2011/02/26
BGB31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7113
236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