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注意力是讓我們過美好生活及完成任務最強大的工具,但我們的注意力主要受到兩方面的限制。

圖片來源:unsplash
注意力的極限
注意力是讓我們過美好生活及完成任務最強大的工具,但我們的注意力主要受到兩方面的限制。
第一,我們能關注的事物有限,而且極限比你所想的還小。如果我們真的能同時專注在更多任務上,同一時間能做的事情就變多了。
例如,一邊彈鋼琴,一邊記住別人的電話號碼;同時和兩個人對話,又一邊用手機回覆電子郵件。然而,實際上,我們頂多只能同時把一、兩件事做好。
周遭環境每分每秒不斷發送源源不絕的資訊給我們的大腦。想想此時此刻你看到的景象、聽到的聲音、接收到的其他資訊,便會發現有無限多種東西會吸引你的注意力。
根據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心理學教授提摩西.威爾森(Timothy Wilson)的估計,大腦每秒接收到1,100 萬「位元」的資訊,都是以感官體驗的形式呈現。
但是,從這1,100 萬位元的資訊中,大腦的意識可以一次處理與專注在多少資訊上呢?只有40 位元,不是4,000 萬,也不是4 萬,而是40 位元。
當我們選定關注的事物,實際上是有效率地從狹窄的頻寬接收資訊。例如,談話會占用絕大部分的注意力,所以我們很難同時跟兩個人個別對話。
知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光是「解讀」對話(為了了解內容)就會占用一半以上的注意力。 除了要解析對方的措辭,也必須分析言外之意。
對話時,剩下的注意力可以放在其他無數事物上,例如明天的工作任務、腦中隨機浮現的想法、注意力是有限的資源對方身後的檯燈、對方的嗓音、或是你接下來要講的話,但是當下從聽到的話語中擷取意義,是善用注意力的最佳選擇。
注意力受限的第二個原因在於,我們專注於某件事「之後」,短期記憶只能儲存少量資訊。把資訊暫存在腦中的能力,無異是一種超能力,因為它能讓我們思考自己正在做什麼。
無論你正在解決問題(例如做數學題時,記住要進位的數字)或規劃未來(例如規劃在健身房裡使用各種器材的順序),都能保持思緒清晰。大腦若是沒有這個暫存記憶體,我們可能會盲目應付周遭發生的事情。
不過,說到暫存記憶能容納的資訊量,大腦能處理的資訊奇妙地從40 位元縮減為4 位元。我們來做個實驗,請記住下列人名,然後試著寫出來:
● 雅登(Ardyn)
● 里克(Rick)
● 萊恩(Ryan)
● 露辛達(Lucinda)
● 露易莎(Luise)
● 馬丁(Martin)
● 凱爾茜(Kelsea)
● 斯尼薩(Sinisa)
● 德懷特(Dwight)
● 布萊斯(Bryce)
在這個實驗裡,有些人可能只能記得三個名字,有些人可以設法記住五個、六個,甚至七個名字,但平均數字是四個。在這種情況下,四這個數字指的是獨特的資訊組。
例如,如果你能設法把其中幾個名字組成一組訊息(好比想像幾位和列表上名字相同的朋友,把他們集合成一
塊),就可以更深入處理那些資訊,記住更多人名。
以我為例,我可以記住那十個名字,而且還有餘裕記住更多,但我不是超級天才。事實上,我為了列這份清單,找出本週最常互通電子郵件的人,所以才可以輕易把他們集合成一塊資訊,以便記憶。
【書籍資訊】
《極度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