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睡眠也可以幫你記住更多事物。睡眠把一整天累積的資訊點轉化為長期記憶,並刻意遺忘不太重要與不相關的瑣事。一整天下來,你吸收了大量「雜訊」,睡眠能讓大腦有機會大掃除,捨棄掉那些無法串連其他資訊的雜訊點。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沒有比較聰明,只是和問題周旋得比較久罷了。」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分散注意力模式除了幫助你規劃未來、恢復活力以外,也可以讓你變得更有創意。利用這個模式變得更有創意的方法有兩種:一、串連更多資訊點(dot);二、蒐集更多寶貴的資訊點(下一章主題)。
極度專注力模式是全神貫注在一件事上,可以讓你的大腦變得更有生產力,把資訊和經驗編寫到記憶中便於將來回想,並與周遭的世界互動。分散注意力模式則正好相反,你會抽離當下,串連腦中的資訊點(每一個「點」都是腦中的一則資訊)。
從神經學來看,大腦是匯集很多資訊點的網絡,每次的新體驗都會不斷增添新的資訊點。
先睡再說
睡眠時作夢可說是加強版的分散注意力模式。你睡覺時,大腦持續串連著各個資訊點。有無數例子顯示,靈光乍現是發生在作夢的時候。
為了善用睡眠的益處,愛迪生(Thomas Edison)會抓著一把彈珠上床睡覺,畫家達利(Salvador Dalí)也會握著一串鑰匙打瞌睡,再在鑰匙下方的地板上擺金屬盤。
他們在淺眠階段會持續握住手裡的東西,但進入深層睡眠階段後,則會不自覺鬆手,讓東西碰撞的聲音吵醒自己。這樣做可以幫他們捕捉到醒來的前一刻正在想的事情。
愛迪生曾說過一句令人難忘的話,奉勸大家:「睡覺前一定要召喚潛意識。」
在睡眠的快速動眼期作夢,產生的深度連結及自由連結特別明顯。有項研究要求受試者持續思索一道問題,結果發現,受試者處於快速動眼期時「更能整合無關的資訊」,幫助他們找到答案。
睡眠也可以幫你記住更多事物。睡眠把一整天累積的資訊點轉化為長期記憶,並刻意遺忘不太重要與不相關的瑣事。一整天下來,你吸收了大量「雜訊」,睡眠能讓大腦有機會大掃除,捨棄掉那些無法串連其他資訊的雜訊點。
為了一夜好眠,並善用睡眠這項寶貴的工具,你可以在睡前回顧自己面臨的問題,以及任何想編寫到記憶裡的資訊。當你上床休息後,大腦會持續處理這些事情。
先等一下
如果你遵循本書提到的技巧,尤其是開始練習冥想以後,注意力空間可能因此擴大了。此時,你更需要進入分散注意力模式,刻意分散注意力。
研究顯示,注意力空間愈大,愈有可能堅持不懈把鑽研令你百思不解的複雜任務。這就是分散注意力模式優於極度專注力模式的地方,它比較擅長為複雜難題拼湊出解方。你愈擅長集中注意力,大腦愈不容易放空,這時刻意分散注意力也變得更重要。
花點時間解決創意任務的問題也是值得的。刻意延遲創意決策(只要沒有迫在眉睫的期限),可以串連更有價值的資訊。例如,等久一點再回覆重要的電子郵件時,你可能應對得更好、表達也更清晰。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下列某些任務,例如在幾個應徵的人才中挑出一個人、為公司的商標設計進行腦力激盪,或是為你教授的課程擬定綱要。
刻意不要完成任務
突然停下手上的創意工作並切換到另一項任務時,你比較有可能經常想起那件工作。在注意力空間裡留下一些殘餘的記憶,大腦就會持續處理。例如,做一份複雜的報告時,刻意把句子寫到一半就停下來。
讓任務處於未完成的狀態,如此一來,當你遇到外部和內部的解題線索時,就會聯想到那些未完成的任務。
吸收更多有價值的資訊點
我們吸收什麼資訊,就會變成什麼樣子。你用心篩選資訊時,可以更善用分散注意力模式。吸收新的資訊點,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新資訊和觸發靈感的因子,都可以用來解決複雜的問題。
【書籍資訊】
《極度專注力》
出版日期: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