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或許你也曾經歷過,過度勞累與壓力壓垮身心的狀況。克里斯.貝利以親身焦慮症發作的經驗,在《愈平靜愈有生產力》書中分享:為什麼平靜很重要?為什麼平靜其實能提高生產力?
圖片來源:Photo by Miguel Henriques on Unsplash
我原本沒有打算寫這本書。幾年前,我整個人陷入極度過勞的狀態,不久後我在大約100人面前演講時突然焦慮症發作(我會在第1章分享這段故事),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一頭栽進與平靜主題相關的科學研究:我仔細研讀期刊文章,和研究人員閒聊,把自己當成實驗對象,測試新學到的想法,盡可能讓內心平靜下來。
我靠著撰寫生產力相關的文章維生,我也真的很享受其中。但是,在我陷入過勞、焦慮的那段期間,有時我會覺得煩躁,有時又覺得缺乏安全感。如果我在採取自己提出的提升生產力策略時,感到筋疲力盡又焦慮,那麼當初我有什麼權利提出那些建議?想必我是遺漏了什麼。
幸好,在仔細閱讀研究報告之後,我發現一個和之前一直告訴自己完全不同的想法。最初我只是為了自我保護,但是很快我就轉為好奇。我發現,人們對於被稱之為平靜的心理狀態,其實有非常多誤解,甚至可以說是完全誤解。我們確實有責任處理焦慮這種與平靜相反的心理狀態,但是許多導致焦慮的因素被隱藏,因此很難被辨識,更不要說駕馭它。
我大概不是唯一一個覺得自己比以前還要焦慮的人。我在2022年寫了這本書,過去這兩年我們所有人都承受無比沉重的壓力。如果焦慮也悄悄地纏上你,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也不該為此懲罰自己。有些焦慮(或壓力)來源很容易被辨識,例如全球疫情、戰爭新聞,或是要求特別苛刻的工作。但是,還有更多來源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或是顯而易見,包括我們將在這本書裡探討的許多焦慮來源,例如:我們被驅使著達成更多成就;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有太多隱形壓力來源被隱藏;我們經常沉溺於「超正常刺激」(superstimuli);我們在六大「過勞因素」的表現如何;我們個人的「刺激程度」(stimulation height)有多高;我們在數位與類比世界花費的時間有多大落差;甚至是包括我們吃了什麼、喝了什麼。這些焦慮來源都是我在尋求平靜的過程中,終將要面對的內心猛獸。
在本書中,我會逐一探討這些概念與更多東西。不過幸運的是,確實有許多實用的技巧、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焦慮和過勞、重新找回平靜,其中有許多策略現在就立即可以派上用場。
平靜的過程中,我發現之前提出的提升生產力建議並沒有錯,這讓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但是,我確實遺漏提升生產力不可或缺的某個關鍵要素。
生產力建議確實能奏效。好的生產力建議(有許多建議根本就是廢話)能夠幫助我們掌控自己的時間、專注力和精力,騰出更多的心理空間和行程空檔,留給對我們而言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豐富我們的人生。好的生產力建議也有助於消除壓力,讓我們能夠掌控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是蠟燭多頭燒,所以這一點就顯得更加重要。
但是,我們也必須培養以下這個能力(capacity),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學會用健康的方式提升生產力。當我們感到焦慮或過勞時,如果沒有意識到這點,我們的生產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學習如何獲得平靜,是維持、甚至是提升生產能力的方法。找回平靜、克服焦慮,就能更自在地做自己,讓內心安適。我們需要建立一座更巨大、更廣闊的能量庫,足以供應我們一整天所需,能夠讓我們的工作更有生產力,並過著美好日子。
藉由找回更多平靜,我們投資在原先遺漏、也就是讓我們(不論在工作和生活上)得以長期更有持續力的那個部分。在我接觸到本書提及的各種想法之後,我認為之前我提出的生產力建議全部到位,必能發揮令人滿意的成效。
在我親身實驗如何找回平靜的過程中,我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因為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焦慮、過勞。當我內心變得平靜、清晰,就能以相對放鬆的心情寫作,聯想到許多想法;以往我通常只能寫幾百個字,但我發現其實我可以寫到幾千個字。當我不再那麼焦慮,就會更有耐性。我會更仔細傾聽,更深入與任何一位和我相處在一起的人互動,更認真投入我正在做的每件事情。我的思考變得明快,想法明確,行動也更謹慎。我變得更有目的性,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我的內心再也不會因為外在世界的干擾而感到疲憊。我的每個行動背後都有特定目的,我的生活也更有意義。
事實上,平靜能大幅提升你的生產力。不論你當下面臨什麼樣的條件限制,例如有限的時間、預算或精力,你依舊可以找回內心的平靜。本書就是要告訴你,採取哪些策略可以幫助你達成目的。(我會在第8章說明,平靜可以幫助我們找回多少時間)。
這帶給我們令人振奮的結論:平靜可以為我們的心理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就算沒有這些好處,仍是值得花時間消除焦慮。因為平靜可以讓我們更有生產力,將我們全力找尋平靜所花費的時間全部彌補回來。
➢【書籍資訊】《愈平靜愈有生產力》
How to Calm Your MindFinding Presence and Productivity in Anxiou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