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每年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主旨在呼籲民眾從生活當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亂丟垃圾及破壞棲息地等行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影響下,隨著人類活動的減少,印度海灘暌違七年,再次見到數十萬隻欖蠵龜上岸產卵的壯觀景象,而此現象不僅同時喚起全球保護海龜的意識,許多國家也開始逐漸意識到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
每年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主旨在呼籲民眾從生活當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亂丟垃圾及破壞棲息地等行為。
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影響下,隨著人類活動的減少,印度海灘暌違七年,再次見到數十萬隻欖蠵龜上岸產卵的壯觀景象,而此現象不僅同時喚起了全球保護海龜的意識,更有許多國家逐漸開始意識到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數字會說話。地球存在了四十億年,而地球上的生物則存在超過二十億年。在這二十億年中,物種是以極度緩慢的「正常」速度滅絕。平均而言,一個物種可能存在約一百萬年,然後才自然滅絕。
在歷史上各個時期,這個溫和緩慢的自然滅絕現象,曾經被五次災難性的大滅絕打斷,造成大量物種迅速消失。
國際保育協會的生物多樣性專家布魯克斯說,最近一次的大滅絕大約發生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當時有一顆隕石撞擊猶加敦半島,也就是今日的墨西哥。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後釋放出濃密的塵雲,籠罩整個地球,造成氣溫急速下降,導致地球上大多數的動植物挨餓至死,也造成恐龍滅絕。
時光往後推移,到人類出現後的近幾萬年,我們發現人類每遷徙到一處,即造成大量物種滅絕。移入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人和定居馬達加斯加島的印尼船員都是最好的例子。還有在更新世出現的人類祖先,在大約一萬兩千年前穿越今天的白令海峽的陸橋到北美洲,導致許多大型哺乳類動物滅亡,包括長毛象和劍齒虎。
進入現代後,全球化的衝擊不斷擴散。因此有人說,地球正在面臨第六次的大滅絕。而且,這次的滅絕並非局限於某一個區域,「其規模相當於隕石撞擊,或者等同於化石紀錄所及的五次大滅絕,」布魯克斯表示。人類就是洪水、就是隕石。我們應該學會當個稱職的諾亞方舟。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至今已成立超過四十年,主要工作是追蹤世界的生物多樣性,並且評估已知動植物物種的絕種機率。該聯盟定期公布〈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以察看物種滅絕的情況,同時也讓社會大眾了解現狀。
根據〈瀕危物種紅皮書〉的報告,人類移居所造成的大規模滅絕,例如玻里尼西亞人在西元400年定居夏威夷島時,「多半是『封閉性的物種滅絕』,也就是說,即便情況慘烈,但只發生在某個區域內,」布魯克斯表示。然而,拜全球化之賜,過去僅限於一個島或某個地區的物種滅絕,現在在世界各地同時擴散。
布魯克斯表示,人類有能力復育自然棲息地,能夠恢復像水牛這類瀕臨絕種動物的數量,也能淨化汙染,連汙染嚴重的倫敦泰晤士河都能整治。
「甚至扭轉氣候變遷,也是我們能力所及,」他補充說,「可是,物種滅絕是不可逆的。『侏羅紀公園』是虛構的故事;物種一旦滅絕,就永遠消失。地球百萬年的珍貴遺產,就這麼一去不復返。」
【書籍資訊】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出版日期: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