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投入程度最高的員工都把在職場上的成功,歸功於有一或多位老師關心他們這個「人」,或是有一位鼓勵他們繼續往目標與夢想前進的良師益友,以及曾有一份可以應用所學的實習工作。
圖片來源:unsplash
被加速重塑的新職場,將會需要多種新型的社會契約。
其一,是老闆與員工之間的新型契約:老闆將必須學習在招募人員時,更看重他們的實際技能,不是只看華麗的文憑或出身;同時,必須在公司的架構內,提供多條終身學習的途徑。
其二,是你和自己之間的新型契約:如果老闆為你創造了學習機會,並且在學費方面提供補助,你就必須展現恆毅力和自我激勵去善用這兩者,為自己的學習和持續學習擔起責任。
在目前這個有愈來愈多工作,變成更多人、機器和機器人可以爭搶跳球的年代,你必須先有跳起來的意願和能力。
其三,是教育機構和學生之間的新型契約:公司不再有耐心等待大學慢慢了解就業市場需要什麼,再等他們調整課程、聘用適任教授、傳授學生新技能,尤其在如今新興的線上教育平台更快速、從創辦第一天就開始這麼做的年代中,更是如此。
在人人都將需要終身學習的世界,傳統的高等教育學校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須以夠快的速度、夠具競爭力的價格,以及夠多元、具機動性的內容來提供學習機會。
最後,我們需要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新型社會契約:我們需要政府提供每一種可能的監管及稅賦誘因,激發每家公司提供讓所有工作者可用於終身學習的智慧型輔助、智慧型助理、智慧型網路,以及智慧型融資。
總之,別為朝九晚五的舊工作時代終結而悲嘆,那個時代已經遠去,不會再回來了。我深信,一旦我們熬過這個轉變的過渡期(但這樣的過渡將會十分艱辛),若我們能夠學習結合新時代中最好的東西 ——人工智慧,和從未改變、而且未來也絕對不會改變的東西——自我激勵、關心你的成人和導師,以及在你感興趣或有志向的領域勤加練習,一個更美好、更公平的職場極可能在另一邊等待我們。
2014學年開始之前,蓋洛普(Gallup)發布它對已經踏入職場至少五年的大學畢業生所做的大規模民意調查結果。這項民意調查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大學或技術學校中發生的哪些事,最能夠產生在職場上高度投入的員工?
我在撰寫一篇關於這項調查的專欄文章時,蓋洛普的教育領域調查部門執行總監布蘭登.巴斯提(Brandon Busteed)向我解釋:「我們以為上什麼大學,對未來的影響很大。但調查結果發現,你上什麼大學,不管是公立的、私立的、第一志願、非第一志願,對長期結果並沒有影響,影響最大的是你如何讓自己受的大學教育發揮最大效益。」
這項調查訪問了超過100萬名美國工作者、學生、教師及雇主,結果顯示兩種經驗最為重要:成功的學生有一或多位教師是良師益友,非常關心他們的抱負,並且曾經獲得一個和在校所學相關的實習工作。
巴斯提說,投入程度最高的員工都把在職場上的成功,歸功於有一或多位老師關心他們這個「人」,或是有一位鼓勵他們繼續往目標與夢想前進的良師益友,以及曾有一份可以應用所學的實習工作。
巴斯提發現,這些工作者「投入於自身工作,而且人生的整體福祉滿意度高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
【書籍資訊】
《謝謝你遲到了》
出版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