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心靈地圖I(新版)
優惠價
85
$357

心靈地圖I(新版)

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The Road Less Traveled: A New Psychology of Lov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Spiritual Growth
書籍介紹

人生唯一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充分享受人生中的不安全感。
──獻給 默默在人跡稀少的心靈成長之路上行走的你

我們對現實的種種看法,交織成一張心靈地圖。

要安然走完人生中美好卻又艱辛的長路,最大的挑戰在於要不斷修訂這張地圖。

然而修訂的工作往往艱苦,令人卻步……

派克醫師陪你走一趟心靈成長的朝聖之旅,並為你指出通往完整人生的方向。

▋走一條人少的路

生命的本質,是持續的改變、不斷的成長。然而我們多數恐懼都源於害怕改變現狀,怕一旦冒險向前,會失去目前擁有的一切。遁入過去,保持熟悉而囿限的生活方式,可能比較舒服,但逃避問題暫免痛苦,不僅錯失成長機會,甚至讓心靈萎縮。

精神科醫師派克在青少年時期,經歷過一段相當痛苦的求學過程。他家境富裕,原本就讀一所明星中學,不僅是進入常春藤名校的保證,更能順理成章加入社會菁英階層。
但他三年級回家度春假,卻拒絕返校;他承認自一入學即深覺格格不入。與父母討論後,他答應接受心理治療,後來轉往神學院就讀。他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進入哈佛大學,終於凱斯西儲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派克醫師放棄輕鬆即能擁有的充滿安全感的美好遠景,勇於追求生命的躍進,踏上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因此深知生命的真諦,是面對與解決問題。

趁早面對問題,就代表放棄目前的安逸,願意正視痛苦。

這麼做的報酬,是將來能享受真正的愉快與滿足。成為精神科醫師後,他目睹無數患者奮力爭取心靈成長,或沉淪過往不可自拔。他將診間裡的案例化為真切文字,與我們進行一場親密的心靈交流。

現在,正是時候檢視你的心靈地圖,修訂與擴充舊地圖,我們唯有靠「愛」與「紀律」,藉由真愛的動力,擴充滋養自我與他人的視野,讓心靈達至真正的富足。

 || 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 

紀律
生活的真正難處在於: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是非常痛苦的過程。而紀律是解決人生難題最主要的工具,能積極面對痛苦,就能把握隨問題而來的成長機會。


愛是為了滋長個人和他人心靈成長,一種發乎真誠意願的行動;不但需要努力,也要有勇氣做後盾。除了持續投入奉獻外,更需要運用智慧。

宗教
對人生的了解就是我們的宗教,每個人都有一個宗教。最有活力和最適合我們的宗教,必須從現實的試煉中產生,經過親自質疑,才真正屬於我們。

神恩
神恩是一種力量,準備自我,成為一片沃土,一片歡迎神恩扎根的地方。能在它降臨時開放自我,將是心靈成長的最大躍進。

★專文推薦
賴佩霞,身心靈導師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曹中瑋,資深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推薦序 少有人走的路 賴佩霞
自序 上天的禮物
前言 心靈成長是終生的功課

第1部 紀律
1 面對難題
2 不逞一時之快
3 承擔責任
4 忠於真相
5 保持平衡
6 提升心靈層次

第2部 愛
1 愛的定義與誤解
2 墜入情網
3 消極倚賴
4 全神貫注
5 自我犧牲
6 重感覺而不行動
7 愛的表現
8 愛的風險
9 受拒與失落
10 獨立自主
11 全然投入
12 批評與衝突
13 真愛與紀律
14 真愛與尊重
15 愛與心理治療
16 愛的神祕

第3部 宗教
1 個人世界觀的體現
2 無止境的求知之旅
3 挑戰過時觀念
4 重獲心靈自由
5 勇於面對人生
6 平衡客觀的探討
7 避免以偏概全

第4部 神恩
1 健康,也是奇蹟
2 探索潛意識領域
3 心電感應
4 神恩的力量
5 心靈的進化
6 心靈成長的障礙
7 發展成熟的意識力量
8 展現心靈潛能
9 承擔痛苦的報償
10 不再抗拒神恩
11 迎接靈性生活

後記 爭取屬於你的心靈紅利

推薦序 少有人走的路

文 / 賴佩霞,身心靈導師

簡單的說,我們的潛意識就是神,我們心裡的神。我們一向就是神的一部分,神一直與我們同在,不僅現在,也永遠如此。」──史考特・派克

單單衝著派克博士在書中寫下這句對「潛意識」的描述,就值得我們把書從頭到尾看完,畢竟我們對於自己的這部分都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如果神真的就在我的95%裡面,那我是否該停下來好好傾聽祂的聲音,所有的外求是否也該適可而止?

30年前《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在台灣出版時,這是中文版的翻譯書名,近期我發現簡體版將此書譯為《少有人走的路》,這書名似乎更能引發現代人對稀有的好奇,我就是其中之一。只是,看了看、聽了聽、想了想,這不就是立在我書櫃上長達十多年的書嗎?從架上拿下來,翻開內頁,一眼看到上面寫了密密麻麻的筆記,還有貫穿整本書的黃藍紅色線條,這時,我的眼光即刻駐留在那些筆記上,超想回溯本書曾經帶給我的啟發和影響。

派克博士在青少年時期,經歷過一段相當痛苦及抑鬱的求學過程,當時他拒絕回到學校去,在與父母商討之後,他答應接受心理治療,後來便轉往神學院就讀,完成了高中學業,之後也順利進了哈佛大學,最終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從我看來,神學院的教育解開了他心中某些深層的疑惑,也讓他找到日後面對挑戰的力量,這段探索的過程及明白,在本書的第四部「神恩」中描述得清晰透澈,今天讀起來仍然感到強烈的共鳴與喜悅。

我非常感謝母親,在小時候把我送到天主教道明國際學校念幼稚園,讓我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約略感知到,這個世界除了外在某個特定的人能夠帶給我精神的安慰之外,我的內心還有一股奇妙的力量,能適時拯救我、鼓勵我,幫助我度過層層的難關。當長大後漸漸轉往身心靈探索之後,愈來愈清楚內在那股堅定的神助。

作者在本書的第三部特別談到「宗教」,對於人們對宗教的追尋我心持開放,同時也看到背後的價值。在台灣這片土地生長的我們,無論是哪個宗教或教派,都懷有悲天憫人的人文素養,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化。先撇開人的差異不說,如果我們能夠專注在人性追求的共通價值與意義上,將不難發現其實神性、佛性本來就存在於你我之中與之間。而那些人性所必須面對的種種困境,都是為了讓我們從中學習自律,進而增長我們對愛的理解與表現而已。

生活中有太多混沌不明的想法跟似是而非的概念充斥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之中,有些真的只是沒想到,有些是因為沒有人把邏輯說清楚講明白,導致我們不斷在悔恨、不甘心與扼腕間來回擺盪,甚至每天都在面對鬼打牆的自責與責難。

你知道嗎?作者在書中特別提到一個非常美的希臘神話,是男主角被復仇女神如影隨形詛咒的故事。經過主角多年的寂寞、反省與自責,他一心追尋彌補罪行的方法,終於解開了眾神對他家族的詛咒,最後還把復仇女神變成了仁慈女神。也就是說,當他願意面對自己心理上的黑暗,那些原本看似心理疾病的症狀,卻也變成了幫助他蛻變、成長的美意。

我多次閱讀本書,特別是當出版社邀請我寫推薦序時,我不只一次仔細反覆閱讀。我只能說,感謝作者願意把他的生命洞見寫下來,透過文字,讓這些珍貴的訊息,讓我不但愈來愈清晰,而且身心也愈來愈輕盈健康。讀著讀著,我已分不清本書帶給我生命的影響有哪些,只知道每隔幾段文字,就有那種「啊哈~」的雀躍,而這份喜悅我知道是來自:我懂,我明白,謝謝您!

派克博士逝世於2005年秋天,享年69歲。嚴格說起來並不長壽,這是我個人覺得遺憾的地方。本書是他在42歲,也就是1978年生平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他壓根沒想到會在5年後突然聲名大噪,受到全球矚目,至今銷售量已超過上千萬本。很慶幸,即便他已離世多年,現代人有足夠的智慧得以讓這本發人深思的著作,輕易地遠遠流傳。

讓我們透過作者的提醒,一起來檢視自己的心靈地圖,同時也問問自己,是什麼阻礙了我踏上這一條既珍貴卻又少有人走的路。

感謝派克博士願意把他的生命洞見寫下來,透過這些珍貴的訊息,讓我不但愈來愈清晰,而且身心也愈來愈輕盈健康。讓我們透過作者的提醒,一起來檢視自己的心靈地圖,同時也問問自己,是什麼阻礙了我踏上這一條既珍貴卻又少有人走的路。

——賴佩霞,身心靈導師


規避痛苦,一直是痛苦得以茁壯的重要根源。從另一個角度看,痛苦的存在,在於我們難以為自己負起責任。當我們能對自己全然的誠實,痛苦能被認清與承擔,我們的心靈地圖才能充分反映現實,指引我們走向愉悅與愛。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本書是作者胸懷萬千、自然流露出來的具體表現。

——蘇洛(Phyllis Theroux),《華盛頓郵報》書評家


本書堪稱當代心靈探索領域的試金石。

——《出版者週刊》


本書是探討宗教心理學的先驅,讓更多人能跟隨派克醫師所揭示的心靈啓發,邁向康莊大道。

——《圖書館雜誌》


這是劃時代的巨作……本書提供讀者一趟充滿價值的朝聖之旅,鼓勵我們永遠向前,並指出通往完整人生的正確方向。

——《美國國家紀事報》


讀來令人愛不釋手……派克醫師對於追求性靈成長上的堅持,字字句句充滿原創性,使本書彌足珍貴。

——《華爾街日報》

史考特.派克 作者

哈佛大學及凱斯西方保留大學醫學博士。曾服務於陸軍醫療部隊、擔任精神科開業醫師。在一九八四年創辦了團體激勵文教基金會(Foundation for Community Encouragement),提供心理專業指導,協助無數的組織建立真誠共識團體。其著書、演講不輟,是備受推崇的作家、思想家、精神科醫師以及深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


張定綺 譯者

台大外文系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曾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資深編輯、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召集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譯著甚豐。


2022/03/31

BBP46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5254971

304

435